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药膳养生谨防药物中毒
  如今,选择中药材煮食进补的消费者逐步增多。其中,归属中药材的乌头因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作用较受欢迎。民间常用来泡制药酒、制作药膳。但近年来,因误食含乌头碱类药物的中药材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乌头碱类药物一般指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临床医学上有镇痛、消炎、麻醉、降低血压等作用。它是剧毒类生物碱,口服纯乌头碱0.2毫克即可中毒、3至5毫克可致死。它主要存在于乌头属中药材,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均列入国家《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相关研究表明,经处理的硼砂溶液可作为急性和亚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有效保护剂,但现代医学对乌头碱中毒尚无特效药。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出现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往往跟三方面原因有关。一是未科学理性认识泡酒。对养生泡酒盲目崇信,错误饮用含乌头属药材的泡酒。酒可加速人体对乌头碱类药物的吸收,饮用这类泡酒的毒发时间较短,不利于及时救治。二是未充分了解乌头属中药材。消费者可能仅仅关注到这类药材的功效,未充分了解其毒性、食用品种(生品、制品)、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三是食用未炮制的乌头属中药材或煎煮时间过短。若食用未经炮制的生乌头属药材,极易中毒。另外,乌头属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乌头碱,经加热至一定温度可水解为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若乌头属中药材未经充分煎煮或大块药材未煮透,则易引起中毒。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