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省政协“以产业园区为抓手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副院长吴航代表省农工党
  加快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政府部门应发挥重要导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引进,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县域科技资源分布结构,形成错位竞争的科学布局。组建县域科技创新孵化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完善科技县长、镇长、村长挂职机制,组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联盟。把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建到镇村、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解决乡村振兴科技惠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2.构建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专项扶持资金投入、企业主体资金投入、科技风投基金投入、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融资担保机制。确保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财政支出的2%,县、区政府投资达到1%以上,切实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并在工作中给予足额落实到位。
  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三级统筹协同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面向市场、从事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特色业务的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科技创新和风险投资提供配套服务。建设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县域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构建支持科技示范县、科技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三级协同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型农产企业向产地下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向产业强镇聚集,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重点专业村聚集,形成县、镇、村三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省税务局副局长王农
  税收视角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举措
  (一)优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建议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发展考评办法,建立发展规模、结构、效益、活力等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突出财源建设、税收质量、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绩,健全争先进位奖励机制。
  (二)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支持。建议加大对县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新引进企业和县域企业税收划分比例,让利县级财政,提高财力保障水平。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县域产业激励政策和县级税收增长奖励政策,助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三)降低县域产业同质化水平。建议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支持各县深度融入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板块,因地制宜做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突破县域行政区划限制,推进跨县域资源产业整合,降低县域产业同质化水平,促进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务部门一是要用好税收杠杆,助力县域经济降本增效。建立“网格化”推行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一线工作法”,完善“直达快享”“不来即享”等便利化举措,切实降低县域市场主体税费负担。二是要用活税收数据,服务党委政府经济决策。探索建立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指标体系和景气指数,及时跟踪监控县域经济运行态势。三是要优化税收服务,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对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对一”管家式税收服务。深化“税银互动”机制,推广“金融云平台”,建设“首贷中心”,推动授信对象向县域市场主体倾斜,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省政协常委、亿杰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高志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我省“十四五”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注重与土地综合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宜居乡村、康养、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等规划统筹衔接,继续优化全省“3+X”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深耕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探索产业开发的新路子,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集群。要注重产业链条衔接,形成从研发、生产、加工、贮运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巩固传统产业链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功能。优先支持园区水、电、路、通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建设,注重农田农机与排水设施、绿化等配套建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电网、光纤和移动网络全覆盖。
  四是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新主体的培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推进县、镇都市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五是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5G、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在产业发展、农业技术咨询、人才培养、销售渠道上不断培育新动能。
  六是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网销APP等新媒体,推广线上销售;鼓励与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种植。
   省政协委员,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冷劲松
  创新金融服务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改善县域金融生态,优化营商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建议在持续做好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重点化解处置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扩大有效金融供给,进一步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和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二、推动县域平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建议强化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通过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资产重组等方式,帮助县域融资平台实现市场化转型,探索建立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防范化解县域政府债务风险,增强平台自身造血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县域平台发挥优势,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专业化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
  三、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扶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建议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领域融资工作,支持培育县域龙头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建立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帮助条件成熟的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带动相关产业聚集。支持实施债券融资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县域债券融资力度,有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四、用好秦创原平台,强化金融创新驱动。建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秦创原平台建设,聚焦产业园区建设和一二三产融合,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参与园区整合和运营管理服务,探索金融创新、资本运作新途径,以金融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赋能,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
  以园区为载体 推动县域经济转型
  1.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步伐。一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推进园区、产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打造一批县域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靓镇、休闲名镇等特色县域小镇。二是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向县城集聚,推动重点镇向小城市转型。三是突出县域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协同共进,提高县镇承载力。
  2.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壮大县域民营经济,培育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一是加快发展“回乡经济”和“能人经济”等创业型经济,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成为县域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二是在农村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各类县级产业园区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让、信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双创”基地承载能力。
  3.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县域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持。要结合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找准比较优势,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品牌,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园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4.发展壮大县域特色品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发展新兴产业。
  西安骏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少利
  落实产业规划 实施梯度布局促进我省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规划落实不到位。为推进汽车产业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针对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等发布了产业规划和实施方案,但目前区县园区在规划落实方面,基层感受还不深切。二是产业园区未形成梯度布局。许多产业园区不结合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高大上,导致好的项目招不来,基础产业又看不上,园区整体发展缓慢。三是产业园区发展空间不足。目前我省汽车产业链还存在本地配套不足、工业服务不强等短板,制约了汽车产业园区发展。四是产业园区工业服务能力不强。产业园区的服务多集中在基础的物业服务、生活类服务等方面,而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投融资服务、产业孵化服务等工业服务平台和商业配套不强,影响园区载体平台综合效能发挥。
  针对产业目标非常明晰的汽车产业,在补全产业链、强化供应链方面建议:
  一是需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的建设和供应链的强化,应该提出明确的建设方案和强化措施,并坚持抓落实。
  二是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在强调招大引强、引进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产业,做好补链工作,建议高新区等核心区域抓好关键零部件,周边县域工业集中区要抓好基础工业,做好二级配套等补链工作,让产业形成梯度布局,形成完整体系,否则我们的汽车工业将很难形成竞争力。
  三是应重视供应链项目等工业服务业,应认识到供应链对产业的推动作用,建议在整车项目周边引进或培育供应链平台,以供应链服务来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借工业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体系服务平台。
   勉县政协主席李剑飞
  持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园区聚集功能。坚持把园区发展与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结合起来,与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结合起来,紧扣“绿色、新型、环保”三个原则,重点围绕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等企业的转型升级、农副林特、中药材深加工、旅游特色商品、新材料加工等产业,强化上下游企业、相关联企业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向园区聚合,使入园企业形成循环发展链条,共生共荣,实现可持续共同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千亿元园区。为此,建议省上将勉县循环工业园区列入重点园区发展序列,从更多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
  (二)抢抓机遇,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等难题。一是建议省上出台县级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优先用地相关政策,对园区建设用地合理调剂年度指标,确保收储一批调整一批,切实做到项目用地有保障。二是建议省上有关部门在节能降耗、资金投入、专项债券等方面,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尤其在园区建设融资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措施和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园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核心作用,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制定全省统一的县级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指导意见,适当提高机构级别,进一步理顺管委会的机构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应选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充实园区队伍,真正实现入园项目、入园企业的全程监督管理、“一站式”跟踪服务,确保企业“来得了,发展好”。
  省政协委员、陕西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蒲小川
  运用数字经济模式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政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发展县域经济的数智支撑及赋能系统。政府需要在政策、资金配套、数字经济资源整合等方面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发展县域经济的数智支撑及赋能系统,将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
  二、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数字化,助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建立县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园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县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三、以数字化的“平台经济”模式,整合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平台经济”模式,连接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打通设计、生产、流通、消费与服务各环节,解决原有产业链垂直分工模式下“小、散、乱”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内脑”和引进“外脑”并重,合力构建县域经济数字经济人才支撑,发挥智库作用。一方面是发挥县域主要领导“头雁效应”,搭建自上而下的数字经济管理、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是引进国家高级智库资源辅助科学决策,提升战略规划、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能力和水平。
  五、把清华大学“百城千县”数字化系统,作为我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系统运用,并逐步优化完善。通过数字化系统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置于全国产业地图中进行多维分析,辅助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精准招商,助力县域发展特色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从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