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魏野畴与革命刊物《西安评论》
魏野畴《西安评论》
  □ 李健彪
  漫步今天的西安回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游人如织,谁能想到这里还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革命刊物诞生于回坊。
  受李大钊同志委托,1925年8月12日,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魏野畴等人先后在回坊东举院巷58号和郭签事巷(今光明巷)39号创办了红色革命刊物《西安评论》,成为当时共产党在陕西的重要刊物。发表了《为反奉战争运动告西安各界同胞》《兵匪蹂躏下的渭南人民》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列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主张,指导陕西的革命斗争。
  “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魏野畴。
  魏野畴,陕西兴平人,1913年春入西安三秦公学(后改为省立第三中学)学习,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与友人一起创办《秦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编写了《中国近世史》,与同道组织了共进社,出版《共进》半月刊,进行革命活动。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在西安主持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5年,在西安先后领导了驱逐军阀吴新田和反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参与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筹建工作。1926年1月,他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1927年1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
  在陕西省档案馆,笔者见到了仅存的18期《西安评论》原刊。《西安评论》创刊初期,在西安、华县、榆林等地的学校设立发行站,后来逐渐扩大到北京、天津、开封等地,除了在师生中传播,还对有阅读能力的工人免费赠送,发行量最多时达一万两千份,甚至由留学生带到了日本、英国等地,在海外华人中流传。住在回坊,忧国忧民的魏野畴在评论的阵地上如鱼得水,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在回坊,魏野畴经常去马正卿的回民图书馆借阅书籍,与回坊文化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魏野畴在回坊的办刊经历,也成为其人生的又一大亮点。
  《西安评论》以宣传国民革命的理论、政策为宗旨,动员民众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被誉为“大革命时期的古城号角”。西安市党史办巡视员龚建认为:“《西安评论》在马列主义传播和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毛泽东在长沙所办的《湘江评论》,还有肖楚女在河南所办的《中州评论》并称全国三大评论。”《西安评论》资料专辑编辑刘德海认为:“它旗帜鲜明地反对军阀,反对封建主义,这份报纸给当时沉闷的政治环境好像增加了清醒剂,使广大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耳目一新。为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在西安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6年3月,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前夕,由于环境形势严峻,《西安评论》被迫停刊,在存在的7个月时间内,出刊36期。尽管存世时间较短,但在宣传革命理论、指导陕西革命斗争发展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魏野畴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活动的先驱,也是党在西北地区最早从事军事活动的领导人。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魏野畴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负责宣传工作。由他主编的刊物《西北人民》,被陕甘人民誉为“西北革命的急先锋”。1927年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魏野畴任陕西省军委书记。后经省委同意,魏野畴还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前往河南开展工作。1928年2月9日,魏野畴连夜召回70多名中共干部参加会议,决定在皖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魏野畴任书记。4月8日,阜阳起义因叛徒告密而被迫提前行动,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敌人重兵包围下,魏野畴仅率百余人突出重围,但立足未稳又遭包围,最终被捕,4月10日壮烈牺牲,年仅30岁。魏野畴所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
  在回坊,还有不少中共党史上的重要遗迹,如庙后街桃胡巷43号,这里曾是中共陕甘区委和共青团陕甘区委所在地;光明巷3号曾是中共地下党“西安军事情报组”的秘密联络站,也是解放后中共西安市委的前身“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员会”的驻地;许士庙街26号曾是“西北特支”的驻地;莲湖公园旁还有著名的地下联络站奇园茶社,回坊在西安革命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有着不少可以挖掘的故事。
  (作者系西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