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何爱叶:剪纸刻画家乡模样
何爱叶在展示彩贴剪纸作品 (受访者供图)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5月13日,历经两个月的剪贴,今年71岁的旬邑彩贴剪纸传承人何爱叶完成了作品《咸阳牛拉鼓》。这件作品的题材选自咸阳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项目“牛拉鼓”,每逢喜庆佳节,沉重有力的鼓声便会响彻咸阳城,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十余年来,何爱叶一直以彩贴剪纸歌颂乡土风俗,表现乡村生活情趣。在她创作的成千上万幅剪纸作品中,大部分都印着家乡旬邑的模样。
  “彩贴剪纸的特点在于既淳朴又艳丽,追求构图的饱满和形象的完整。”何爱叶说,彩贴剪纸是由传统单色剪纸发展、演变而来的剪纸艺术形式。创作一幅彩贴剪纸短则三天,长则半个月,要先将彩色的纸张剪成各式纹样,再层层堆贴大大小小的纹样,各种色彩的纹样衬托交映,令人赏心悦目。
  何爱叶在咸阳市旬邑县的山沟长大,小时候,她在当地是有名的“剪纸神童”。五六岁时,她以树叶作纸,剪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周围的村民都知道山沟里住着一位何姓女孩,剪纸天赋过人,逢年过节就笑盈盈地来向她要窗花,家有喜事找她要大红喜字。何爱叶至今都保留着童年时的剪纸作品,无事便翻来看看。
  何爱叶的剪纸作品多含有人物与花草的纹样,这些纹样的灵感来源于多年的故土生活。她说:“自小生长在旬邑,与村里的乡亲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友谊。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有感情,所以我总想把家乡的人和花草融入剪纸作品之中。”
  何爱叶的剪纸技艺师承旬邑彩贴剪纸大师库淑兰,作为库淑兰膝下弟子、旬邑彩贴剪纸第二代传承人,何爱叶将库淑兰的彩贴剪纸视为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师傅的彩贴剪纸作品是在脚下这片黄土地上孕育而来的,展现了农村百姓的生活百态,充盈着浓郁的乡土世俗风情,这是我一直以来追寻的艺术境地。”她说。
  何爱叶回忆说,库淑兰在剪纸时,头脑中没有几何造型的概念,全凭心中所想,只要拿起剪刀就投入“万物与我同根”的境界,将家乡的花枝飞鸟、日月星辰完美地组合其中。在与库淑兰学习彩贴剪纸技艺的时光里,她深深地被师傅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浓厚乡土风情所吸引。2004年库淑兰去世后,为了追寻师傅的足迹,她更加注重家乡题材的剪纸创作,希望在彩贴剪纸中延续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以表对师傅的怀念。
  2013年,何爱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走访了旬邑县所有名胜古迹,回来根据照片绘图,整理和剪贴纹样,创作了《美丽旬邑》系列彩贴剪纸作品,其中包括马栏七孔桥、北宋泰塔、旬邑广场石雕立柱等古迹与地标性建筑。
  “让更多人从我的剪纸中认识旬邑,了解旬邑的历史文化,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何爱叶说,2006年,央视三套《同一首歌》栏目走进旬邑。在央视的镜头下,她的单色剪纸作品《孔雀开屏》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让有“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美誉的旬邑受到了广泛关注。2011年,她创作了八幅《红色马栏》剪纸长卷,记录了马栏红色岁月,被收藏在旬邑县马栏革命纪念馆,供游客观赏。
  何爱叶常说,作为旬邑彩贴剪纸传承人,她有责任将家乡的剪纸技艺传承下去,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尽心出力。为了进一步发扬家乡的剪纸文化,培养旬邑剪纸继承人,自2010年来,她每年协助县妇联、县劳动服务中心、各镇政府举办彩贴剪纸培训班。从2015年起,她每周三义务为旬邑县逸夫小学和职教中心学生上剪纸培训课。2017年7月,她响应国家精准脱贫的号召,通过支持旬邑多个镇成立妇女剪纸合作社,为农村妇女进行剪纸培训,推进家乡脱贫致富的步伐。
  “我想做的事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刀一剪刻画家乡的模样。”何爱叶说,对家乡至深至真的热爱推动她走到了今天,无论她身在何处,家乡永远是她最惦念的地方、最温馨的记忆。在那片黄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人们,以及黄土地上的一道道沟壑,都将在她的剪纸中一一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