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打造绿满荒山“避风港” 撑起人居环境“保护伞”
— —渭南市政协调研秦岭北麓和桥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小记
   □ 记者 樊星
  为促进秦岭北麓和桥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进展,5月6日至8日,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张开带队,组织部分委员及环保、秦岭办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到5个区县开展专题视察调研。
  调研组来到潼关县安乐镇中军帐蒿岔峪沙果基地,据潼关县安乐镇中军帐村党委书记关增加介绍,这片沙果林原来是废弃荒沟,整修前杂草丛生、碎石遍地,后村委会组织群众填土修整,翻修出了80亩土地用于发展沙果种植产业,昔日的乱石沟如今满目青翠。“今年这片林子将挂果,预计初果期经济效益可达到10万元。”关增加提起沙果基地前景信心十足。
  几天来,调研组一行来到华州区石堤峪水电站、澄城县庄头镇泰安广源采石场、蒲城尧柏水泥有限公司等地实地调研,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现场察看,详细了解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以及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市发改委、林业、水务、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座谈交流。
  “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今后应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解决技术本身的问题,让技术进入市场、进入企业。”渭南市政协委员、市农技中心生态农业站站长雷建新建议。
  渭南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发印说,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各县进展不均衡,市级职能部门要依职履责多加强指导。
  “桥山南麓的6个区县应该多交流,学习兄弟区县在选用耐旱树种、取石换土、覆膜保湿等方面已经取得的经验。”渭南市政协委员、临渭区副区长曾彩萍认为,渭南各区县气候差别不大,成功经验可以“拿来主义”,避免在摸索探寻中延误时间。
  渭南市政协委员、市鹏程老年公寓院长张小玲认为,生态修复要加大惩治力度,让全民参与进来,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及热心人士行动起来参与监督。要落实生态破坏追偿机制,落实好“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主体责任,确保整治一处修复一处。
  “古树名木有的遭到狂风暴雨、虫蛀等诸多因素损坏。”渭南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雷靖建议,加大秦岭北麓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张开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看待工作成绩,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搞好修复。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各项工程建设,推动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取得实效,为绿满荒山打造“避风港”,为老百姓的人居环境撑起“保护伞”,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助推渭南生态环境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