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实屏障
— —省政协“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毛瑛代表省民盟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省疾控体系架构。加速建设各地市卫健部门应急科,补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等方面短板。探索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统筹协调机制,确保权责匹配,适当提升应急时刻机构权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无障碍发挥疾控中心技术职能。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联动协同的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传染病报告监测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指挥部,协调卫健、应急、财政、医保及其他相关部门,实现疫情防控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与协同配合。
  三、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将公共卫生人才列为新一轮陕西省人才战略重点建设任务,努力营造激励有力、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风严实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
  四、加快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立废改释工作。出台《陕西省公共卫生安全条例》,从法律层面系统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省形成公共卫生领域基本法与地方性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互相补充、有机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
  台盟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陈玉玲代表汉中市政协、省台盟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理顺关系,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一是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省以下疾控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提升级别,强化职权,实现市、县、乡疾病防控一体化。二是设立“公共卫生总师”、“首席公共卫生专家”职位。建立市、区县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检验检测等专业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便于应对疫情时发挥决策作用。
  二、立足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凸显疾控机构在疾病控制、检验检测、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方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实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二是改进疾病监测和预警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完善症候群、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系统。三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
  三、加大力度,强化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提高疾控保障水平。提高人员待遇,以此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发展人才。二是引进培养人才,不断充实专业队伍建设。疾控中心的专技人员实行“准入制”,探索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双向进修机制,提高医防结合契合度,加速骨干人才队伍形成。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高公卫系统检测检验能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周振国
  发挥特色优势筑牢健康防线
  一是在总结历代抗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聚焦问题导向,明确构建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的目标。注重“平战结合”,搭好体系框架,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释放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活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并将其融入到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将建立中西医协同协作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中医药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相应法律法规,强化中医药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响应与工作机制。建立与分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相衔接的中医药分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启动机制、应急措施及终止机制,制定并实施中医药分级疫情管理制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应急状态下的中医药科研思路、中医药应对的临床研究预案及运行机制,尽快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技能开展重大疫病应急救治的专业人才队伍。
  西安外国语大学信息化处处长臧玑珣
  应用区块链和网格化技术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
  一、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数据共享机制,提高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用区块链和网格化实现公共卫生数据共享,为国家统筹监测、预警和控制疫情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实时同步疫情数据,在国家及各层级实现疫情自动预警,结合智能合约实现基层自动预警,提高疫情应急管理决策的时效性。
  二、建立区块链的网格化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区块链实现网络化管理,制定统一的区块链二维码,做到一次采集数据上链、多口应用。布局全省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区块链网格化多点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自动联动。
  三、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提高公众个人和社会机构信息上报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人及社会机构主动上报信息的真实性。
  四、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网格化公共卫生多点监测预警平台,实现最快跟踪和隔离。平台向下链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向上链接职能部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上下互动、部门链接。对各渠道全网记录,形成社区疫情防控的整体合力,最大程度降低被感染人数。
  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崔亚丽
  结合5G技术布局智慧医疗重构疾控顶层设计和能力提升
  一、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掘5G技术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应用。一是要结合新冠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加速完善各类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和各级疾控中心数字化建设进程。二是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要求,充分纳入慢病智慧管理平台,开展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资源的交互利用,助力陕西省慢性病防控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积极统筹,组织申报相关领域的国家中心。在提升疾控体系软实力的同时,规划申报国家中心或在条件成熟地区引进建设心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区域中心。依托国家中心或区域中心,带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加强医防合作,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三、快速推进,加强5G技术与医防合作应用的融合。在5G基础设施建设期间,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在疾病防控体系内做好规划。建议以脑卒中、乳腺癌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以及院后管理作为试点项目,通过患者的线上服务、线上药品审方及便民取药、系统化慢病管理和数据收集,打造5G与医防合作应用技术生态建设模板,形成疾病防控智慧应用体系。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天华
  关于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定点医院结核病诊疗规范化标准实验室、规范门诊和住院隔离病区建设。市级建立独立的传染病院,各区县定点医院感染科设立规范结核病门诊和隔离病房。推动区域性结核病检测中心建设。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加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完善人才培养和准入政策,落实传染病防疫津贴,给予结核病防治人员职称晋升政策倾斜。提高结核病诊疗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薪酬待遇。
  三、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在实施好现有中省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础上,各级财政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缺口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落实结核病专项经费,建立结核病防治可持续筹资机制和定点医院承担公共卫生职责的补偿机制。
  四、提高患者保障水平。全面推广汉中市结核病筹资支付方式改革经验,进行结核病单病种定额管理、“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以医保政策为“杠杆”推进分级诊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五、推进结核病防控法制化建设。推进结核病依法防治,推动出台《陕西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条例》地方法规,明确各部门、各机构结核病防治职责与任务、能力建设、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监督考核等。
   农工党西安市监督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卫晓丽代表省农工党
  建立完善疾控物资保障体系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法规。首先,应明确疾控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的权限及责任,在实际应对中快速形成协同机制。其次,建立生产、采购、运输及配送等技术平台及统一规范,使应急状态下准入机制内物资可以迅速与现场工作进行对接。第三,完善社会各界、各级各地联动机制,为紧急情况下物资互通争取时间。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人员培养。要形成制造、运输和调度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体系,需要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保障机制。另外还需要一支熟悉一线工作、掌握物质标准与规范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建立应急物资实时管理仓储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的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储备物资的数据库管理,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动态化。构建国家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
  四、推进国家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平时将物资零散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战时依令调拨、高效配送,并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让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资在关键时刻能有效转化为应急保障物资。有利于强化应急消费市场的规范化和去存量化,并推动产业长足有序发展。
  省政协委员、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
  优化疾控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一、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要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内疾病救治设施,依托综合能力强的医疗机构,建设市级疫情救治基地,通过新建、改扩建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院区,完善县级医院传染病病区设施条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储备一批可快速转化的“后备床位”。
  二、加大疾控机构改革力度。一是厘清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职责。整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应急相关职能,强化其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职能。要明确疾控机构的职责,依法赋予疾控机构防控策略和技术方案制定和发布的权力,承担疫情监测、调查、处置、预警、评价等职责。二是加强疾控机构的独立性。探索建立直接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公共卫生工作和进行重要事项报告的机制,经政府授权后可直接发布疫情信息。三是加强医防融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明确疾控机构在防控工作中的专业核心地位。
  三、加强疾病防治科研能力建设。建立省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检测平台和实验基地,为我省重大疾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及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技术支撑。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省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丁铭代表省九三学社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健全我省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一、完善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在现有传染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基础上,我省应根据疾病种类建立不同的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建立临床-公共卫生沟通系统及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
  二、建立大城市综合监测系统。推进疾控数据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建立多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120急救症状监测、医院急诊室病人监测、药店药物销售监测、学校学生缺课监测系统,推进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和事件的综合监测和早期预警。
  三、构建公众健康教育网络。构建覆盖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网络,及时提供专业、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信息,提高全民疾病防控尤其是传染病防控的意识。
  四、建设医药器械应急物品调运快速反应系统。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建立物品调运快速反应系统,以便根据需要及时、准确、快速调运物资,保证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的物资供应。
  五、组建专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以便及时、准确有效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六、促进各系统数据整合利用,推行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崔彬代表省民革
  优化疾控体系要素配置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织密早期监测预警能力网络。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形成一套积极预防、及时预警、准确预测的综合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依据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迅速应对。
  二、彰显智慧疾控体系作用。一是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全面启动我省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医防融合、联防联控、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二是构建符合我省实际并能与国家网络方便快捷对接的网络体系,实现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三是构建信息数据专业分析检测中心。
  三、加强公卫防控投入。一是加强疾病防疫和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做好医防互通、预防关口前移、疾控和公卫人员的合理配置;发挥专业人士作用,建立省、市、区县流行病学、检验检测等专业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二是改善疾控中心人员待遇,培养适合各层级的专业人才,确保工作安心、才尽其用。
  四、改变“重医轻防”观念。政府各部门应重视辖区内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保障制度、医疗等工作的相通相融,积极构建“医防融合”的大卫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