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聚全社会之力促进中小学生阳光成长
委员为我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言
  □ 实习记者 马少培
  近日,西安发生一起小学生坠楼身亡事件。据央广网消息,4月20日,西安市民田先生向央广网反映,其侄女阳阳(化名)16日从其就读学校附近公寓楼坠楼身亡。坠楼前,阳阳母亲曾接到班主任老师电话,称阳阳偷拿了老师的钱。目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
  花季女孩过早凋零着实让人痛惜,但该起事件同时也警示我们: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据相关研究显示,全国近两成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影响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今年1月,省教育厅印发《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在重点保障师资力量方面明确要求:自2021年起全省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到2023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到2025年,全省所有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均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具体实施效果如何?省政协委员蒋彬凤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省各中小学仍普遍存在心理疏导教育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偏差,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数量多,互联网影响中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就如何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蒋彬凤和刘莉两位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强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从强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社会共治、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等方面发力。
  “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途径。”蒋彬凤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在各级学校建立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面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学知识普及;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或家长走出心理误区。
  “最完备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结合,这样才能推动教育的真正发展。”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国际部校长刘莉在调研中发现:99%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源于原生家庭。由于原生家庭的溺爱、缺爱、错爱等不当教养方式,导致了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为此刘莉建议,应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协同教育模式,利用好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立科学、持续、系统、校本化的家长课程体系,提高家长的养育素养,促进亲子关系和谐,进而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发生;利用好社区已有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针对目前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鱼龙混杂的情况,刘莉认为,应尽早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并定期跟踪测评,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地域特点、家庭背景、教育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分析数据,为政策规范、评估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更新提供参考。同时,建立隐私保护和数据保密工作机制,设置由国家专业心理机构评估认可的社会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专业心理医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