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延安:温室大棚开出“致富花”
  □ 记者 唐冰
  同样是蔬菜大棚,棚棚却不同。这是记者近日跟随“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采访团在延安参观当地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时最直观的感受。
  地处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冬春季节光热资源充足,工矿企业少,环境优良,发展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渥条件。安塞区作为延安市最早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县区,经过20多年摸索,如今已成为陕北设施蔬菜种植第一大县区。
  “我们立足山地地势建造山地大棚,种植的嫁接黄瓜采收期比没有嫁接的黄瓜延长了2至3个月,大大提高了黄瓜的总产量。”走进高桥镇产业扶贫基地的蔬菜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棚里绿意盎然,农户们正忙着对温室大棚里种植的蔬菜进行细致管理。据介绍,安塞区已累计发展设施蔬菜6.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1万亩,拱棚1.6万亩。2020年,全区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8.2万吨,新型温室大棚平均收入7万元以上,实现总产值11.2亿元。
  宝塔区枣园街道办温家沟村与安塞区高桥镇相邻。看着自己的“邻居”近年来发展步伐越来越大、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温家沟村的村民也自发筹建了100多座温室大棚。
  “年前一斤草莓大概在50元,现在低了点儿,也有30多元。”站在自家的温室大棚前,温家沟村村民曹元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情况。
  2008年,温家沟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十多年来,通过技术更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温室蔬菜产业成果开始显现。如今,温家沟村共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778座,一座标准蔬菜大棚一年可收入8万元,全村营收总额可达3000万元,比最初的营收翻了三番。
  “大棚里种植的都是有机产品,真正实现了产业和市场的连接。每到周末,温家沟都会迎来一批采摘高峰,许多住在延安市区甚至西安的人,都会趁着假期采摘一批新鲜瓜果蔬菜带给家人和朋友。”枣园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罗经纬说,从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从传统产品到有机产品,乡村振兴离不开观念转变,只有村民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收益。
  近年来,温家沟村在街道办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围绕“支部组织带村、棚栽产业富村、休闲采摘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民主法制治村”的战略,扎实推进“一联一带一促”,让党员带领群众掌握温室大棚实用技术,促进村民依靠大棚脱贫致富。努力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
  “我们的大棚樱桃一斤能卖到150多元,丰产期产量可达2000斤。一个占地约1.2亩的温室大棚,年创收20多万元。”在子长市盛宇现代农业园的樱桃温室大棚里,红色的樱桃一簇簇挂在树枝上,在绿油油叶子的映衬下显得娇艳欲滴。盛宇现代农业园负责人路宝告诉记者,因为可以赶在其他产地的樱桃未上市前销售,子长樱桃的市场行情好,加上保存期长,很适合现代物流的运输要求,从而产生了很好的收益。
  盛宇现代农业园位于子长市区以西5公里处的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南家湾村,园区规划总面积300亩,目前已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种植区、樱桃苗木培育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年均产值可达230万元。
  为带动周边村民创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园区按照“企业领办、园区带动、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由园区按照成本价提供樱桃苗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温室大棚及耕地进行栽植,园区进行技术跟进指导和樱桃保底收购销售。再吸纳村民到园区从事生产、服务等劳务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出让土地的村民每年还可享受土地承包费,同时可随时到园区无偿接受技能培训,学习现代农业种植、管理新技术,提高致富能力。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不仅填补了子长市樱桃产业的空白,还示范带动周边10多个村陆续发展起设施樱桃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村民稳定增收和园区发展的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