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岳华峰委员:建好“社区老年餐桌”满足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 记者 刘菁
  “在居家养老中,比较突出的困难是吃饭问题,‘吃得好’逐渐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更重要的一环。”加大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尽享“舌尖”上的幸福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关注的问题。
  2012年,陕西省民政厅印发《关于2012年“社区老年餐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西安市经过8年的试点和推广,已在全市建成社区助餐服务点534个。老年餐桌获得了市场和老年人的认可,但老年餐桌发展中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社区场地紧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人员不专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品质难以保证。
  岳华峰调研发现,在市场层面,专业的老年餐饮企业少,能形成品牌且有持久性的更是凤毛麟角,缺少标准和市场引领。现有餐饮企业缺乏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饮食搭配等研究,对老年人饮食需要了解不深,造成老年人不吃老年餐,同时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老年人配餐上门也存在问题。此外,现有老年助餐经营模式较为单一,老年餐市场需求与实际成本存在矛盾。
  岳华峰建议,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应明确包括社区养老助餐所需的建筑面积、公益性质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标准、经费来源;出台养老助餐产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国家政策,明确老年餐桌的工作目标、布局标准、餐配标准、服务模式、配送服务、补贴制度等;市场监管部门应健全监督和审批工作,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对老年餐桌经营状况和就餐规模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应加强引导,鼓励培育养老助餐品牌。通过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培育孵化更多影响力大、标准化水平高的名牌企业,支持老年餐桌市场健康发展。
  岳华峰认为,还应鼓励老年餐桌运营者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多方合作的联运机制。推广老年助餐企业,分层扶植市场经营,满足老年人差异化需求。推动资源集约,统筹蔬菜基地、配送企业、中央厨房等挂牌,实现居家社区助餐点、餐饮企业老年餐桌或老年助餐企业互为补充的合作联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