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家乡的除夕夜民俗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千百年来,过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心与信仰。我想,因为心存敬畏,感恩祖辈,我们的内心就不会迷茫
  □ 张西武

  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之后,就算开启了忙年的模式,要一直忙到除夕夜晚。吃年夜饭之前,要进行隆重的发纸敬天仪式。父亲说从前在山东老家,大户人家都有祠堂,除夕要有隆重的祭祖仪式,闯关东后,在这偏僻的山村乡下只剩下简单的发纸敬天了。
  发纸敬天要在除夕夜十一点以后进行。传说子时南天门会打开,天上的神仙会显灵,所以古时过年祭祀一定要在子时,这个祭祀活动叫“发子”,而传下来就简化成了“发纸”。
  子时一到,年夜饭也准备好了,父亲将刚出锅的饺子和贡品贡菜各五份摆满方桌,抬到院子正中朝南摆放。父亲点着纸钱开始发纸,祷告老天和祖先过年啦保佑啦。此时火光映衬着半空中的红灯笼,除夕的夜空有了另一种意味。我把绑在长木杆上的一大挂鞭炮点着,鞭炮过后,大哥二哥开始燃放烟花,母亲和姐姐嫂子们带着侄儿侄女们,一大家十几口,站满半个庭院观看烟花,真是热闹非凡。寒冬的子夜虽异常寒冷,但每个人都兴奋不已。鞭炮烟花结束了,父亲带儿子们上贡敬酒,最后一家三辈按顺序叩拜祈福。
  吃过年夜饭,熬夜守岁,穿着新衣裳枕着压岁钱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待到天大亮,父亲放响了开门炮仗,然后取方木盘放上三碗刚出锅的饺子,再拿上酒壶、酒盅、纸钱和一小挂鞭炮,去敬拜土地公。“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在老百姓心里,土地是生存之本,土地神和财神一样受到恭敬。
  过年的祭拜仪式隆重而充满敬畏感。父亲每年都重复着这些礼仪,年少无知的我,自认为上了几天学,在心里蔑视这些“迷信活动”,嘲笑父亲的无知和愚昧。直到十年前父亲离开了人世,我也成了追思他的祭拜者。
  那些年,哥哥姐姐们相继离开老家,曾经十几口的大家庭,最后只剩下我和母亲在老家过年。为了不让母亲难过和孤单,我扛起了过年祭拜的重任,努力学着当年父亲的模样,中规中矩地陪着母亲敬天祭祖。
  转眼母亲也离开了我们,老家已经成了一个空屋,我在市里安了家,所有的过年仪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千百年来,过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心与信仰。我想,因为心存敬畏,感恩祖辈,我们的内心就不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