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从字符到音符“秦”声永流传
黄河秦声小乐团在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实习记者 杨晶 文/图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11月25日,走进西安黄河书画院院长王振民的工作室,他正与黄河秦声小乐团的团员们演奏乐曲,二胡、琵琶、笛子、板胡一应俱全。
  2017年黄河秦声小乐团开始组建,目前已有12人。随着小乐团的逐渐壮大,每个人都沉浸在琴棋书画的快乐氛围中。
  “我们是一群相识于书画,相聚于音乐的人,一同享受着艺术带给大家的欢乐。”今年77岁的王振民说,他自幼酷爱书法,60余年来坚持临习名家笔帖,拉起二胡也不输他人。
  多年深研篆书的姜文荣不仅篆书写得沉雄劲健、敦厚纵放,笛子吹得更是优雅潇洒,为乐团演奏增添了不少韵味。擅长画牡丹的马淑爱,秦腔唱得更是极具韵味。在乐团里,能书会画、能歌善舞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是退休后自学了乐器,因为热爱又聚到一起。
  姜文荣介绍说,书法和音乐最相通的一点是时间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线性。书写是不可逆的,一篇作品一定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写到最后一个字才算完成,欣赏书法时,则会从书法作品本身还原当时的书写状态。与音乐一样,必须等乐曲演奏完才算是一首完整的曲子,在时间的艺术里,可以很好地表达一个人的感情。
  陈冬菊12岁就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以后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2018年退休后,她依然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她演奏的琵琶乐曲为小乐团添色不少。
  陈冬菊和王振民都认为,书法与音乐相通之处还有字的大小,笔画的轻重、粗细、长短,以及字与字间的正欹聚散。书法字的大小,就好比音乐中音量的大小变化,大与小的比例反差愈大,节奏就愈加鲜明。再比如字的轻重、粗细和长短,就像音乐中的节拍轻重、音调高低和长音短音,这种韵律的变化,便是书法与音乐的暗合。而正欹聚散原本指的是书法一个字的中轴线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与音乐类比,就好像是乐曲的变奏。
  “我们的梦想是希望把‘秦’声传承下去。”王振民说,黄河秦声小乐团的团员们因书画相聚在一起,致力于将“秦”声传唱到全国,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文化,认识不一样的“秦”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