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商洛高质量发展扶贫产业启示
□ 殷莉
  商洛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2015年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全域旅游、做优新兴扶贫产业等方面创出了“商洛经验”。
  1.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选择特色产业。
  发展扶贫产业首先要立足当地自然、文化及人力资源条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商洛大力发展以菌果药畜为主的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同步推进旅游扶贫、光伏扶贫以及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产业扶贫受益贫困户10.72万户38.06万人,户均产业收入6426元。
  2.不断完善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的原则,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围绕特色产业扩基地、搞加工、促增值,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有力增强了产业的带贫益贫能力。二是加强和创新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贫困群众的职业素养。三是创新产业扶贫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其中,着力破解资金、市场、技术三大瓶颈,为贫困农户增收夯实基础。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扶贫“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企业带动1.26万户收入1691.96万元,合作社带动5772户收入543.75万元,种养大户带动216户收入24.27万元。
  3.着力提升产业组织水平。
  首先,要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它们向贫困群众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其次,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扶贫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提高扶贫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从而带动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稳步脱贫。最后,要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贫困群众多途径增收脱贫。
  4.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为提高扶贫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要加大基础设施、农村市场和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产业投入、市场信息服务和统筹协调的能力,创造产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资金支持方面,目前全市整合涉农总资金26.2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占到60%以上,同比增长13.52%。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信贷规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3万户、30.87亿元,有效满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5.注重拓展扶贫产业的发展空间。
  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深化种养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实现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一体化发展,形成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的产业扶贫新格局。目前,商洛市就是在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和电商扶贫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市7区县均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构建起了县有园、镇有站、村有点的电商扶贫网络。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向规划区域加速集聚,推动扶贫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和地域品牌特色,不断提高本区域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