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大局
创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安康样板”
  本报讯(实习记者 雷文姣)9月2日,安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杨海波介绍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情况。
  “创建中期调度评审位居西部第二,三次在全省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公共文化服务5项案例在全省推广,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抽查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据杨海波介绍,自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安康市把创建工作作为扶贫扶志的主要抓手、追赶超越的动力支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聚焦“补短板、调结构、求创新、提效能”,以创促建,初步构建起了符合安康实际、具有安康特色、能够在全国贫困地区进行示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安康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市县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市委书记亲自汇报答辩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多次调研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并明确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开放共享”的要求。全市各县区均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财政预算、惠民实事承诺事项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改革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市级统筹、市县联动、文化主力、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杨海波介绍,近年来,安康市全力补短板,全面提速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开放了安康博物馆、市图书馆、“藏一角”博物馆、西城文化园、香溪文化广场、高新生态文化公园和“一江两岸”文体场所等一批文体设施;新建投用了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安康科技馆等市级地标性文化场馆;加快推进安康非遗馆、安康体育馆、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和市图书馆、市群艺馆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32个,触角已由中心城区延伸到县城和集镇;建成开放“汉水生态博物馆群”18个、村史馆(社区博物馆)50个。全市两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一县一剧院”项目加快推进,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率100%,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19个、示范村35个。2019年底,全市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448.09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按照‘硬件保底达标、软件争创优良’的创建思路,通过补短、扬优、创特,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安康样板’。”杨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