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 韩城市政协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存在问题
  多年来,我市在黄河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没有专门从事黄河文化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经费。目前从事黄河文化研究的几乎都是离退休干部职工和民间文化爱好者,掌握的历史文化信息散、乱、少;二是缺少黄河文化研究总体规划和统筹规划;三是精品文艺创作剧目转化不够,缺少常态化演出,没有固定宣传演出场所;四是对重点文物勘探缓慢保护不力,地下文物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对策建议
  (一)要用好韩城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黄河文化与文明。首先,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其次,要深挖大禹治水、鱼跃龙门、尾生抱柱等黄河文化的“韩城基因”,深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聚焦研学旅游、红色旅游,讲好源远流长、拼搏竞进的韩城故事。第三,要用好“司马迁文化奖”平台,鼓励创作一批具有韩城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坚持市场运作、常态化演出,让每一个、每一次来韩城的人,都能感受到韩城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要通过“做优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章、做活全域旅游发展的文章、做实文物保护利用的文章”,持续叫响“史记韩城·黄河特区”的城市品牌和“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的文旅品牌。
  (二)拟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相关机构,建立完善黄河文化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首先,要明确黄河文化研究的目标方向,尽快出台《韩城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一批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不断增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其次,编纂出版《黄河文化之·河出龙门》政协文史资料等与黄河文化有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推出以八路军东渡为题材创作的大型歌舞剧《黄河忠魂》及创作歌曲《花椒情》等一批弘扬黄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尽量放大“文化韩城”的“光环效应”,全力打造具有“司马文、黄河魂、韩城心”的文旅品牌。
  (三)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黄河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一要聚焦跨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发力,拓展黄河文化发展新空间。要牢固树立“华夏龙门、一城两区”理念,与河津共建黄河龙门景区,以“黄河岸畔双子星城市”的站位,合作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当好引领跨区域协同发展的破局尖兵。二要积极参与黄洛渭国家文化公园筹建工作,扎实推进芝川学镇建设,可采取承包、出让、租借等合作运营模式,最大限度盘活国家文史公园宝贵资源。三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黄河文化产业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文化企业、社会等各种力量发展黄河文化产业的合力。通过发展黄河文化产业,让黄河文化“实”起来,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要充分发挥载体作用,为黄河文化展示、传播、弘扬提供坚实平台。黄河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其精神、核心价值观。无论是黄河文化的存在、展示,还是黄河文化的传播与发挥作用,都需要一定的载体。同时,一定的载体又是研究黄河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黄河文化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采取参观考察,召开研讨会,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拍摄专题片、影视剧,印制标语图片,编印黄河文化手册等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普及黄河文化知识,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理解黄河文化,把握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
  (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加快“陶渠遗址及陶渠墓群”勘探发掘步伐,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地下千年珍贵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同时,为黄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实物佐证和新的精神。要通过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让黄河文化研究“火”起来,使黄河文化真正成为助力区域中心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