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推动消费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 府谷县政协
  为全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找出消费扶贫产、供、销等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破解全县消费扶贫的瓶颈,建立带贫益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5月初至6月上旬,府谷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庙沟门等8镇的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题协商会议,结合调研中发现的“点对点”消费扶贫模式具有局限性、全县农产品供需失衡、本地季节性产品供大于需、消费扶贫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
  一、短期措施。
优化企村“点对点”消费扶贫模式,以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单位,搭建“一镇多企”结对的快速消费通道,可化解因“点对点”而产生的产品不对称、能力不对等等供需矛盾。对于供给方来说,可以集各村之力为企业提供供给服务;对帮扶企业来讲,既可买到所需的农产品,又能完成消费扶贫任务。
  二、长效机制。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消费扶贫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由消费扶贫向消费帮扶(从销售贫困户的产品到销售所有农户的产品)转变,由人工对接向平台交易转变,由短期帮扶向长效机制转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一)将消费扶贫扩展为消费帮扶。我县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少、产业规模小,而企业购买能力强、农产品需求量大。从此次调研统计的情况来看,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要将帮扶对象由贫困户扩大到所有农户,将消费扶贫扩展为消费帮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县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建立合理便捷的运营模式。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集产品交易、运行监管、供应保障为一体的消费帮扶运营模式,着力解决“谁来卖、卖什么、谁来买、谁组织、谁监管”等问题。一是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支持、机构运作的模式,在县内建立“淘宝式”农产品交易平台,运用市场手段,统一调配与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农产品交易、数据统计和后续服务。消费企业和单位机关在平台上发布需求信息并完成农产品采购,镇村在平台上发布供给信息并完成农产品销售。也可依托县农投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总社或供销社等涉农机构,建立实体化的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全县农产品的组织销售工作。二是设立消费帮扶监管机构。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各镇各涉及部门参与,实现对交易平台的监管和服务。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负责收集供需两端的信息,拟定贫困户农产品价格上浮比例,落实企业、单位认购政策指导,约束和激励企业采购行为等。三是完善供应保障体系。借鉴木瓜镇合作总社和哈镇消费扶贫协会的经验,探索建立跨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合作总社或协会依托各村的区位和产业优势,负责收集、加工、临时储存分散的农产品,搭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供销桥梁,解决农产品集中难、销售难的问题。整合农村电商、快递公司等物流资源,为合作社提供运输服务,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依托“粮食银行”模式,为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提供加工、仓储、兑换、农资、信息等服务,实现农产品按需加工、按需供应,解决加工难、仓储难、品质低等问题。
   (三)加快扶贫产品认定。产品认定是消费扶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扩大农产品销售、促进产业稳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开展带贫企业和产品清底摸排,全面筛选县内符合申报标准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组织开展农产品SC认证、扶贫产品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切实让符合条件、带贫成效突出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产品认定中。二是有序组织产品认定。行业部门要开通产品认证“绿色通道”,提供“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加快木瓜黄米、碛塄红枣、王家墩花椒、墙头西瓜等“立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产品的认定进程,做好品牌宣传,发展线上销售。
  (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一是夯实农业基础。探索土地托管、“土地银行”等新模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抓住国家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土地平整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水利设施。二是发展规模农业。以市场需求为指南,加大对养殖业、设施农业等市场缺口较大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切实增强我县农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以供需信息为基础,以订单为导向,指导农户按需种植,丰富品种、增加产量、提升质量,解决农户盲目种植的问题。四是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让真正的农业科技落到田间地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激发社会消费潜能。一是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机关单位和工会组织要带头参与消费扶贫,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定向认购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努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动农产品进社区。适度发展“地摊经济”“马路经济”,可在社区人口集中区设置销售区域,为本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瓜果、蔬菜提供销售场所,解决特色农产品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问题。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发展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直营直销模式,采用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助销方式,让更多人成为农特产品的“代言人”“带货人”,切实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四是加大消费扶贫的宣传力度,讲述好帮扶故事,展示好帮扶成果,汇聚好帮扶正能量,让消费主体、社会各界认购得体面,有获得感、成就感,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