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叫响陕茶品牌做大陕茶产业
  □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民进陕西省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年度视察考察调研安排,2019年11月,省政协办公厅与省民进联合组织视察团,到陕南三市视察我省茶产业发展情况,了解我省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我省茶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
  存在的问题
  视察团认为,总体看,近年来我省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浙江、安徽、福建等茶叶强省相比,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管理、技术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
   一是茶园建管水平不精。我省茶园面积位居全国第七位,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精细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亩产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公害茶园面积占比、无性系茶园面积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茶叶资源利用不足。茶产业布局仍以春季绿茶为主,夏秋茶树鲜叶利用率低,制成品不足50%,精深加工技术力量薄弱,茶饮、茶保健品等高附加价值产品数量极少,茶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三是陕茶企业实力不强。我省茶企虽有1800余家,但国家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也仅有30余家,茶企众多、自有品牌杂且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大型行业领军企业。
   四是产业品牌影响较弱。众多茶企运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营销手段落后,造成陕茶品质虽好,但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与浙江、福建等茶叶大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西安茶叶市场,陕茶饮品仅占十分之一。
   五是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缺乏特色优势、文化优势的深度挖掘,导致茶文化软实力疲软,茶产业与旅游、健康、文化产业未能紧密结合,茶园休闲观光、茶园民宿、茶文化展示等新型业态发展缓慢,整体效益不明显。
   六是主管部门配置较低。全省茶产业发展由省农业农村厅下属的省园艺技术工作站负责,人员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我省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茶产业异军突起的贵州,就得益于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多方协调,狠抓落实。
  七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近两年来,由于省市茶产业资金转用于切块扶贫,茶园改造、良种繁育、加工提升等工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政策性资金持续性投入不足,是我们与茶叶强省相比的一个明显短板。
  八是科研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全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不足300人,大中专院校茶学毕业生更少,市县茶叶专业人员严重匮乏。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陆续离岗,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意见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全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省级茶产业发展职能机构,强化对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省级财政继续设立每年不少于1.5亿元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技术改造、品种引进、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切实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益。同时,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扶贫、文旅和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方面项目资金,为生态观光茶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建立预警机制。目前国内茶叶市场已呈供大于求趋向,我省茶产业不能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防止茶贱伤农事件发生。建议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和茶企联合建立研究中心,预判产业走势,形成预警机制,帮助政府决策,使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群众稳定增收。
  第二,加强陕茶品牌建设,培育陕茶龙头企业。一是狠抓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借鉴浙江“西湖龙井”品牌管理办法,重点打造我省四大区域公用品牌,对茶叶产区、质量标准、包装标识作出严格要求,以“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组合的方式进行品牌宣传,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引导茯茶企业良性发展。建议制定泾阳茯茶市场准入门槛,适度控制发展速度;引导我省茯茶企业优先使用陕南原料,重点建设茯茶原料供应基地,加快陕茶产业的优势联动和自我循环发展,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三是加强陕茶龙头企业的培育。选择规模大、成长性好、知名度高的茶企重点扶持,加大信贷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他们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制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陕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茶农持续增收。
  第三,延长陕茶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压缩绿茶比重,提高绿茶品质;培育毛茶基地,保障茯茶品牌;积极研发红茶,适度开发白茶”的基本方略,适量开发抹茶等新茶品,丰富茶品种类,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二是拓展茶产业精深加工。加大精深加工技术投入,科学研判茶的保健功能,运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夏秋茶树鲜叶资源,提高茶树鲜叶利用率,提炼制作茶油、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等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三是深度挖掘陕茶文化。要将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相融合,深度挖掘陕茶文化,并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茶文化,不断丰富陕茶文化内涵,讲好陕茶故事,让更多人参与采茶、制茶、品茗等传统民间技艺,促进茶旅游、茶研学、休闲康养等二三产业融合,满足人们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拓展茶产业链和增值渠道,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创新产业运营模式,拓展陕茶营销市场。一是学习借鉴“小罐茶”运营模式。2018年“小罐茶”的产值超过20亿元、营收10亿元,仅一个企业产值就占到我省茶叶一产产值的13%。“小罐茶”的成功是“互联网+”模式在茶产业领域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二是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拓展陕茶市场。“一带一路”涵盖全球44亿人口,市场广阔。要瞄准丝路沿线国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研发适合当地的茶品,以中欧班列为抓手,将陕茶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推动陕茶进入党政机关、大型国企的接待采购名单,努力推广陕茶文化品牌。
  第五,强化产业技能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一是加大茶学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办好汉中市茶叶技能培训学校和西乡县茶叶技能培训学校,在安康、商洛两市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增设茶学专业或茶学课程,实现茶学职业技能教育在陕南三大茶叶主产区全覆盖。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省级层面出台陕茶人才战略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增加涉茶机构的专业人员编制,吸纳外省高校茶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为陕南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建好省、市、县、乡(镇)四级茶叶技术推广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科技服务装备,加强科技实施和推广应用力度。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借助我省科教资源优势,组建“陕西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省市共建茶叶重点实验室作用,采取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攻关,引进选育茶树新品种,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推进有机种植生产,建立健全绿色防控体系,实施清洁化生产,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