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精准发力助脱贫 小康路上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给咱秦岭木耳点赞,我们种植户更有信心啦!”4月20日,陕西汉中略阳县观音寺村村民胡关清高兴地说。这些天正是观音寺村百余亩大棚金木耳采摘的旺季,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考察,点赞“小木耳、大产业”的新闻让全村都沸腾了起来。
  在陕西,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属于秦巴山区,陕北榆林属于吕梁山区,都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贫困程度深、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下的硬骨头。木耳、菌菇、茶叶、小米……这些来自秦岭深山和陕北高原的传统农产品,从多年前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到现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饭碗”,电力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农网改造充足电力让小山村开出遍地“黄金”
  与别处有所不同,略阳县观音寺村培育的木耳品种是金色的。“2019年6月,作为产业扶贫项目,我们村开始规模化种植大棚金木耳,相比普通黑木耳,它的经济价值要高好几倍!”胡关清介绍说。可让村民没想到的是,娇贵的金木耳种植环境非常特殊,大棚需要安装恒温、卷帘、喷洒等设备,用电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可这大山里电压偏低,设备全开起来很容易跳闸。”胡关清说。
  当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立即调整了该公司当年农网改造计划,将用电需求迫切的观音寺村作为重点区域,投入45万元优先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汉中供电公司调集30多名业务骨干进驻观音寺村,用一周时间,在山高路险坡陡的山梁上架起5.6千米的线路,新装配电变压器2台,总容量400千伏安。
  农网改造让观音寺村的电压质量和供电能力提升,谈到鼓起来的“钱袋子”,54岁的胡关清满足地笑道:“我现在2亩4分的金木耳大棚,今年已经采摘了1千多斤,纯收入达十多万元,这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和你们的优质服务啊!”
  电力已经成为秦巴山区大发展的强力助推。2019年,国网陕西电力投资8.35亿元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综合电业合格率提升至99.932%。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为46个贫困村实施动力电提升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供电;投资8705万元,推动贫困地区光伏电站并网。
  产业扶贫冷链保鲜让香菇身价翻了一番
  “冷库里面已有100多筐香菇,等会儿有西安的客户来收。这几天,每天能采摘1000斤左右,两天就能卖1万多元。”4月22日,在商洛市商州区杨裕河镇的民主村,香菇种植大棚里正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二十几个人正在忙碌地采摘香菇。
  这里是国网商洛供电公司的定点帮扶村。3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和17名干部员工结对帮扶村里的30户贫困户。自2018年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民主村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采用入股的方式,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制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6亩,投资420万元,建成了50万袋的食用菌产业。今年,民主村计划种植30万袋食用菌。收完这一茬再过十多天,就要开始今年的种植,秋冬就可以陆续采摘。
  香菇是木腐类食用菌,为了保鲜,合作社建设了两个200多立方米的冷库,香菇摘下后直接进冷库,保鲜期在10至15天。说到冷库,村党支部书记任先进连连竖起大拇指:“保鲜的香菇值钱呀!现在的鲜香菇一斤卖6元左右,而7-8斤鲜菇才能晒成1斤干菇,价钱只有30元。保鲜一下,平均每斤能多挣近3元。供电所不仅为我们合作社拉了专变,还派人定期检修维护,有问题随叫随到,服务是真的好!”
  截至目前,民主村土地流转带动了56户群众(含11户贫困群众)获得土地年收益9.29万元,先后为131个群众(含58个贫困群众)提供了务工收入144.59万元,并带动97户贫困户每户认领5000袋,户均分红9000元。2018年,民主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22.4%降至2.37%;2019年脱贫5户16人,剩余18户24人计划2020年全部脱贫。
  优质服务“红马甲”上门让富硒茶香飘万里
  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谢坪村东乡茶叶加工厂里,“隆隆”的分筛烘干机正在开足马力对刚刚采摘下的新叶进行加工。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一样,东乡茶叶加工厂主打的也是安康富硒茶。随着“陕茶1号”种植基地的建成,汉滨区茶园总面积已有19.7万亩,每年总产量高达6600余吨,茶叶总产值达13.4亿元。茶叶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脱贫产业、长效产业、支柱产业。
  3月以来,随着气温回暖,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进入旺季。“我们白天采摘,晚上连夜加工,这几天就担心用电。你们上门检查用电情况都好着,我们就能放开手脚加工生产了!”看见电力“红马甲”上门服务,茶厂厂长谢贤丙感激地说。
  4月21日,国网安康供电公司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走进东乡茶叶加工厂检查用电设施。入春以来,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上门了。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不误农时,服务队队员及时对汉滨区内各茶叶生产厂家和茶园开展用电设备检查检修工作,并与各茶厂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用电需求,准确掌握茶叶生产加工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现场解答用电疑难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春茶生产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贴心服务茶农,持续助力茶企,让老百姓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帮助安康富硒茶越走越远!”国网安康供电公司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负责人说。
  精准扶贫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米脂县去年5月已实现脱贫摘帽,我们电力扶贫团的驻村干部牢记党中央的嘱托,没有松劲、没有懈怠,继续巩固扶贫成果,确保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米脂县挂职扶贫副县长、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团团长陈敏说。
  2014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在陕西榆林米脂县“两联一包”定点帮扶4个贫困村,先后派驻米脂县扶贫干部36人次。6年来,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干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施了光伏电站、养牛合作社、小米加工、粉条加工、杂粮加工、电商销售等帮扶项目,推动米脂县产业扶贫、增加贫困群众就业,为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增添新动力。
  驻村干部接力在峁圪塔村实施小米产业孵化项目,建厂房、买设备,注册“米脂县峁圪塔鑫黄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内10名贫困户发展为合作社成员,吸纳5名贫困户进入小米厂工作。合作社还依托农村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将小米产品销往全国,销售额达70余万元。2017年,在七里庙村建成米脂县首个光伏发电扶贫产业项目,建设规模175千瓦,年可发电约26万千瓦时,人均增收近千元。
  作为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团的资深一员,张雷威参与社会扶贫20年,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他是乡亲们心中脱贫致富的“主心骨”。2015年6月,张雷威退休,乡亲们联名写信挽留。他毅然地留下来,对老乡们说:“乡亲们没脱贫,我不走!”在他的带领下,李站村发展集体经济,建起了养牛合作社。从建牛场、立制度、买母牛、做饲料,直到肉牛出栏,把牛粪变废为宝,他忙了三年多。2019年,合作社养牛规模达100头,出栏17头肉牛,出生小牛22头,村民年底分红3000元。村里有了合作社,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一个贫困群众也不会被落下。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团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依托定点扶贫地区生态和文化特色,把消费扶贫作为工作重点,推动扶贫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驻村干部多方联系,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电商渠道线上促销,推动扶贫农产品进食堂、进小卖部,倡导职工“爱心订购”,参与消费扶贫。此外,国网陕西电力还在有条件的供电营业厅建设消费扶贫专区,试点推广“惠农帮”国网电商扶贫新平台,开拓消费扶贫新模式。
  百年小康梦,脱贫攻坚时。国网陕西电力将继续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巩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担当。
  (文苏靖童薛怡李哲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