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郎华:与战友在方舱里热血同行
郎华在光谷方舱医院护理站指导护士工作, 并为大家打气加油。    □记者满淑涵
  “亲爱的患者您好!我们是陕西医疗队,感谢您在治疗中给予我们的信任和配合,祝贺您康复,我们送您出院。”3月4日,在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陕西医疗队主管的最后两名患者出舱,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延安大学附属医院RICU护士长郎华和战友们为她们举行了简短的出院仪式。
  郎华的手机里,记录着光谷方舱医院里的点点滴滴。镜头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相互鞠躬、互道珍重。“我想,这段方舱时光会是我们彼此日后最难忘的记忆吧。”望着舱内空荡荡的病床,再次走过那一片片熟悉的区域,她不禁感慨万千。在她身后的墙面上,“中国加油!武汉必胜!”几个大字醒目而有力。
  2月15日,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从西安启程。当天,相距700多公里的江城武汉飘起鹅毛大雪。“冷!”迈出机舱,郎华顿时感受到袭人的寒意。“刚到武汉的那几天,我连着感冒两次,还出现了低烧症状。”聊起这些小插曲,郎华笑言,“习惯了陕北的暖气房,到这儿一下子不适应了,我心里明白自己是冻感冒了,就怕别人紧张。”
  但武汉人民的热情,让大家心中暖意融融。“市民们捐来了棉衣、羽绒服,还有秋衣秋裤,我们心里很是感激。”郎华说,真情暖意还不断在方舱医院医患之间涌动着。“最隆重的是庆生典礼,遇上有患者过生日,我们会专门用粉红色的纸打印慰问信,每个人准备一份小礼物送上,水晶饼、苹果有啥送啥,礼物五花八门。患者给我们写的感谢信也像雪片一样飞来,叮嘱我们做好防护,不要太累。”
  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在光谷方舱医院主管5个舱位,有一位舱长阿姨因患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被安排转院,临行前,她希望跟医护人员合影留念。“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离开武汉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告诉我。”“阿姨,您放心,请您一定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祝您早日康复!”彼此叮咛中,字字句句传递不舍之情。
  根据要求,进舱护士每天4班,一班6人,要连续在舱内工作6个小时。“加上进舱前后穿脱防护装备,一个班次至少需要8个小时。”援鄂期间,郎华负责护士管理工作。她介绍,进舱前医护人员要先戴N95口罩和手术帽,再穿一层隔离衣,戴第一层鞋套和第一层手套;然后戴外科口罩、护目镜,穿一次性防护服;接着戴第二层手套,最后套上长鞋套,每个步骤后都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全套防护措施做好至少需要20分钟。出舱脱防护设备更加严格,之后还需要做鼻孔、耳朵的消毒。“穿戴好的防护用品密不透气,说话都是伴着大口喘气,像跑完长跑一样。”
  “刚安排进舱时,有年轻队员憋闷四小时后出现了头晕气短呕吐症状,但是她很坚强,缓了半小时就继续投入战斗。”为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郎华精细规划了每班进舱人员和机动备用人员,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星夜又至,在医院与驻地往返的班车上,大家一脸倦容地为明天鼓劲打气,叫人看着既心疼又钦佩。”
  援鄂的日子里,郎华鲜有时间跟家人细聊近况,只能在匆忙中报声平安。“当时,我是瞒着父母出发的。”为了让家人少一份担忧,除了丈夫和孩子,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将奔赴疫区支援。“不过,他们当天就在新闻里看到了我。我爸马上打电话过来,没有责备全是嘱咐。我妈是医生,给我转发了很多防护知识。”
  郎华说,每每在夜半时分读到父母充满牵挂的留言,作为女儿的她深感歉疚。“但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作为呼吸重症科护士长,更应冲锋在前。”
  来到战“疫”前线,分担同行者的辛劳,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一起,为武汉全胜、中国全胜作贡献,这就是郎华的心愿。为此,在方舱医院的日子里,她无时无刻不在勤勉努力。
  “我跟亲爱的舱友们还有一趟樱花之约。”郎华说,等疫情消散,国复安宁,要再来武汉看看那些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朋友们,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