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12版
本期发布:
吹响内陆开放新号 擘画“造港开埠”新蓝图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纪实
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再创新高。 西安港港口口岸功能日臻完善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 西安奥体中心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打造智慧型场馆  
  盛世汉唐,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长安城,商贾云集、万邦来朝。
  斗转星移,千年后的今天,不甘落寞的三秦人,大步流星“走出去”,顺时应势谋跨越,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开辟中国建设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国际内陆港先河,引领西安迈入“陆港”时代。
  位于西安市“灞渭三角洲”的国际港务区,于2008年组建,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
  开拓创新的陆港人,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以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的决心和信心,书写出国际港务区从“港”到“区”再到“城”的蜕变。国际港务区已成为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且正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和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佳讯频传
  “造港开埠”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
  自西安国际港务区成立以来,十余年“造港开埠”,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佳讯频传、捷报不断。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30%以上增长,连续6年获得西安市考优秀单位。
  在创造“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内陆港模式下,港务区已形成以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这里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从这里走向欧洲、中亚。
  与此同时,各大产业也加速聚集。临港经济、电子商务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近三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线上网络零售额占陕西省56%;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全省70%、90%;城乡统筹不断推进中,港务区已从当地群众口中偏远的“北三乡”,嬗变为幸福品质新城。
  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以及唯一取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
  铁路、公路、门户口岸、综合服务平台等港口口岸建设方面,成就喜人。
  ——在铁路枢纽方面,建设了占地5600亩、到发线48条的中国最大铁路物流集散中心;
  ——在公路枢纽方面,建设了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西安传化丝路公路港、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和圆通西北总部及跨境商贸服务产业园等;
  ——在门户口岸方面,建成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开放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
  ——在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建成西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并在德国等国家设立8处“海外仓”。
  钢铁长龙
  凿通欧亚进出口贸易“黄金通道”

  2013年,一条钢铁长龙,裹挟劲风,疾驰西去。一条联通欧亚进出口贸易的“黄金通道”,宣告凿通。
  时至今日,长安号线路从最初的1条增加到常态化开行的13条,开行频次从平均每周1列发展到每天5到6列。货品已遍布“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
  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总重180.2万吨。2019年上半年重载率100%。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蝉联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实施“全面对接市场、一企一线运营”组织模式,引入招商局、中粮、中林等大型央企;与中远海运、中铁联集等央企签约合作,让长安号真正融入全球港航体系;常态化开行“西安—青岛”、“西安—宁波”等东向班列线路;加大与兄弟城市的合作力度,“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厦西欧”已相继开行。
  新年的第一声“礼炮”,于2020年1月1日零点整,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刺破长空——满载日用品、电子零配件、服装的中欧班列公共班列汽笛长鸣刺破苍穹,驶出西安港,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这标志着长安号开始“公共班列”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由国内集结目的地成为国际集结目的地。
  筑巢引凤
  优化营商环境不见成效不收兵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以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勇气,不见成效不收兵。
  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政策叠加效应,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逐步形成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舱单归并”作为陕西自贸区唯一的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24小时自助信包箱被评为陕西自贸区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了“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楼小二”等服务,创新开展“微警远程认证”,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省样板;持续优化园区法律服务供给环境,已设立西北首个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自2017年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上,已完成试点任务101项。“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作为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为第三批自贸区仅有的两个之一;“互联网+政务”自贸驿站、24小时自助信包箱在全省复制推广;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等7个创新案例获选省级优秀案例……
  此外,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特色项目为抓手,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亮点,与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自由区(DMCC)签订合作备忘录,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自贸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培训班……“一带一路”特色彰显。 
  百年献礼 
  以新形象涵养全运会“盛世之花”
  2021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更加绿色、时尚、开放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形象,承担起第十四届全运会重任,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目前,项目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在灞河东岸拔地而起。丝路之门、全球贸易港、欧洲风情小镇等国际化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西安奥体中心项目是国内同期开工的工程量最大、设计标准最高、建设进度最快的工程项目之一,规划(含隧道和地库)总用地面积72.63万平方米,净用地面积57.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5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79亿元。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以“丝路启航,盛世之花”为主题,建筑形态取意西安市花石榴花;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以“雄回塬上,梦回长安”为主题,借高台之态、宫殿之势,造型硬朗,与主体育场的端庄优雅形成动静之趣,刚柔并济;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以“鼎”作为建筑形体本源,契合“建党百年,鼎盛中华”主题;西安奥体中心附近还同步规划由“三村九中心”组成的全运村。
  项目对标国际,走智慧路线,安装6大智能化系统、63个子系统,采用全5G网络通信设计、蓝牙定位、LED照明智能控制、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AR、VR增强用户的体验,安装全景融合系统,通过NBA/NHL场馆智能化设施建设为引进NBA中国赛做铺垫。
  2019年12月1日,西安市稳增长稳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国际港务区举行,其中国际港务区开工项目主要聚焦奥体中心周边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教育配套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100亿元,其中奥体中心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总投资98亿元,是国际港务区有史以来总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蓄势待发
  为追赶超越贡献“陆港力量”
  风正扬帆潮正涌,奋马扬鞭更当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初心不改、使命不殆,提振精气神、展现新担当、奋发新作为。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追求,以“埋头苦干,低调务实不张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陕西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努力为省市实现追赶超越贡献更多“陆港力量”。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携手中远海运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打造欧洲回程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开展境外段三并二试点等工作,不断优化长安号运营模式,切实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深入挖掘长安号聚集能力,大力实施“通道+贸易”、“通道+产业”战略;加快推进西安港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建设,将西安港打造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加工贸易基地……新的一年,愿景在眼前、蓝图已绘就,陆港人整装待发,将继续逐梦之旅。
  (张楚翌 张筱文 叶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