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是该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相较现行标准,拟修订的“新国标”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防范非法改装行为、限制车速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
网友观点:让“新国标”踏实落地,还得多管齐下。应针对电动自行车超速问题进行全链条整治,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再到车辆上路使用,不断强化监管与执法力度。特别是针对网点分布广泛的经销商,应实施严格的监督措施,一旦发现非法改装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真正形成震慑。
网友观点:完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非一日之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机制,靠标准管源头、靠制度管使用、靠机制管长效。同时,推动群众养成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全链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网友观点:在开展全链条整治的过程中要注重疏堵结合,将宣传、劝导和执法相结合,既要有硬性的要求,也得有柔性的做法。可以通过向物业、居民讲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普及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防范措施和火灾自救逃生相关知识,引导大家养成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良好习惯,最大程度消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群众安全无小事。随着这场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我们的出行环境会越来越安全、舒心。
【新闻回放】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增长。购物与心理需求的结合,催生出一股“情绪消费”的热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指出,2024年,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人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或将引领新一轮消费趋势。
网友观点:情绪消费的本质在于心理需求的满足。面对学业、工作等多重压力,年轻人需要找到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出口。“情绪消费”便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愉悦。在这种消费行为中,年轻人不仅仅是在购买商品,更是在寻求一份“心灵按摩”和“情绪解药”。
网友观点: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记忆,而不仅仅在意产品的功能性。这种趋势推动了“情绪消费”的增长,因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为能够带来愉悦或放松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买单。
网友观点:在满足自身情绪需求的同时,消费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通过增强辨别能力,理性选择虚拟商品,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为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情绪消费市场环境献一份力。只有这样,“情绪消费”才能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