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政协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就医需求节节攀升。但“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困扰着农村低收入群体。一想到昂贵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医药费用,大多数农民患病后一拖再拖,小病熬成了大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健康双重负担。因此,在农村地区推行义诊常态化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一、医疗资源“多下乡”,农村患者“少跑路”。以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为依托,在乡镇或者人口密集的村镇增设义诊点,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增加义诊频次,确保居民能就近享受到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
二、城市医疗要“输血”,农村医疗要“造血”。以组团式、定点式帮扶,把帮扶单位和被帮扶对象相捆绑,形成长效的交流和帮扶机制,把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诊疗、管理等经验真正植入到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架起医患“连心桥”,助力振兴“暖民心”。义诊人员在检查疾病的基础上做好血压、血糖测量等常规检查,指导正确规范用药。同时要做好科普工作,如在老年患者就诊咨询过程中,医护人员结合老人的既往病史和日常生活习惯,给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提高老人对季节转换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范意识,鼓励老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