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充分发挥政协制度优势 助力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 何文兰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凝心聚力的组织优势、联系广泛的平台优势、科学民主的协商优势、增强认同的团结优势、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优势。充分发挥政协制度这“七大优势”,有助于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一、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把稳国家治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最大的政治优势,有利于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政协的组织决议,有助于推动社会各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协调各种关系,保障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新时代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中要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坚决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自己所联系的群众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发挥凝心聚力的组织优势,强化国家治理保障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凝心聚力是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人民政协通过组织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协商对话,搭建起团结协作的政治平台,畅通群众政治诉求表达渠道,从而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强调各界代表平等相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形成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强组织,保证国家和谐稳定与社会长治久安。
  三、发挥联系广泛的平台优势,形成国家治理合力
  人民政协是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联系广泛、凝聚合力是政协的平台优势。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政治组织,为实现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作为制度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使各界人士能够展开对话与交流、协商与合作。发挥人民政协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要搭建更多的协商平台,创新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要通过数字平台、微信平台等保障委员协商议政,助力政府补短板、堵漏洞,形成国家治理合力。
  四、发挥科学民主的协商优势,优化国家治理决策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其履职方式主要是协商,集包容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于一体,深嵌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与科学是政协的协商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地开展协商,实现国家治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本身蕴含着更为广泛的主体之间进行充分民主协商的要求。因此,人民政协要坚持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格局,进而通过吸取各方意见、最大限度达成共识,为优化国家治理决策赋予民意基础、智力支持和共识保障。
  五、发挥增强认同的团结优势,厚植国家治理基础
  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增强认同、凝聚共识、共同奋进是政协的团结优势。人民政协通过团结群众、联系群众、凝聚群众,不断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厚植基础。新时代,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要重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承担“双向发力”职责,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动发声,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不断增强对国家治理方针政策的认同。要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最大限度地画出同心圆。
  六、发挥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提供国家治理智力支撑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汇集了各党派、各团体、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和精英人士,吸纳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智力密集为决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是政协的人才优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优势,为国家治理汇聚人才,集思广益,贡献智慧。因此,各级政协要树立人才意识,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为国家治理提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资源保障。要创新人才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围绕国家治理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人才统筹培养,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七、发挥兼容并包的文化优势,凝聚国家治理共识
  人民政协是“植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中华文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基本政治制度”,兼容并包是政协的文化优势。人民政协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原则与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平等、真诚、有序协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文化优势,坚持和完善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协商原则,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丧失主导,实现资政建言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要拓展多样性协商渠道,使治国理政决策能深层次保障不同群体的利益主张,让体谅包容、真诚理性的协商文化融入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