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长安汇通找准支点“撬动”创新

□ 记者 满淑涵

在创投圈,往往有这样的共识:科技创新始于技术。

坐拥诸多高校科研院所,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如何在向新而行的时代大潮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彼此促进互为支撑?长安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汇通”)用实践交出亮眼答卷:成立五年多来,持续强化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属性,发挥“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形成覆盖成果转化、产业引导、改革助力、上市加速、并购重组的全周期投资布局和基金矩阵,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良性互动,提升陕西产业体系“含新量”。

创新有平台

“从0到1”“从1到N”……科技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其间要跨越多个“死亡之谷”。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研发之路呼唤足够的耐心、责任心和定力。

今年7月,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正式落地,首期认缴出资100亿元,由长安汇通整合成立的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管理机构负责其市场化运作管理。同时,科创母基金能够与长安汇通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群整体组成300亿元规模的基金矩阵,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金融基底。

健全基金管理机制、高效保障母基金落地、加快推进子基金搭设……一系列密集动作着力为未来产业发展留足“耐心空间”。

在长安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朋看来,母基金管理办法中不乏创新性、突破性举措,颇具示范性意义。“比如长存续期限,母基金存续期20年,子基金存续期不超过15年,基本是目前业内最长的存续期限。此外,建立‘3年阶段性评估+到期清算整体评价’机制,引导管理机构聚焦项目长期成长价值。这些高配置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看得见的成长支持,逐步将科创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铁氧体软磁材料、天气雷达综合标定仪、高端MEMS压力传感器、指尖密封组件……在秦创原创投公司的护航中,越来越多的“硬科技”正在迈向“新产业”。

除母基金运作外,秦创原创投公司还可动用自有资金开展项目直投,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及上市公司并购机遇。同时,锁定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对母基金体系内表现优异的项目进行战略性领投和“定制化服务”,培育瞪羚、独角兽、隐形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以科创基金管理和科创股权投资为主引擎,我们通过母子基金两级放大、基金与直投梯次培育,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资金接力。”秦创原创投公司副总经理薛晓芹介绍说,目前,公司以科技金融为纽带,链接省内高校院所和产业龙头发起成立秦创原科创联盟,推进中试基地和创新联合体共建,更好捕捉创新“信号源”,提升优质科创项目“命中率”。

成长有服务

10月28日,国内12英寸硅片领域龙头——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成长层全国首批上市公司之一。这背后,是长安汇通的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

看好奕斯伟的技术路径、市场空间与团队能力,自2022年起,长安汇通协同旗下产业基金群,带动社会资本多轮次参与西安奕材CI轮、CII轮融资、上市前老股受让及IPO战略配售,合计投资额达7.18亿元,为企业一期达产和二期投产提能蓄力。

引导国有资本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是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目标之一。成立以来,长安汇通围绕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陕西重点产业链群,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前瞻性投资80余个战新项目,通过投前投后的全周期定制化服务,陪伴所投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全过程。

更长久的深耕来自更长远的投资机遇。

放大资源聚集优势,充分发挥产业龙头、国央企创新带动作用,秦创原创投公司联合618所、法士特集团、陕航集团、中车永济等创新主体共建四个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推动项目集群式转化孵化,将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串珠成链”。

“创新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遵循经济规律。”秦创原创投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高辉说,创新联合体构建“产业孵化+产业化投资”运营模式,为孵化项目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技术支持、资源对接、市场接入等服务,同时开展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投资或对外股权投资,更精准、更全面地赋能企业发展。

将科学家的“想象力”、企业家的“执行力”转化为产业变革的“生产力”,还需要一支“知政策、懂法律、精技术、会管理、通金融”的专业队伍。

协助对接潜在孵化项目标的、提供项目尽调,争取场地优惠支持,进行人才推介、潜在合作方推介,开展平台宣传……对秦创原创投公司技术经理人白笑怡而言,在这样的工作日常中已经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市场需求,进而连点拓面,积蓄区域创新势能,成为技术经理人的价值锚点。

发展有底气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对接地方禀赋,既要布好产业“赛道”,又要选准企业“选手”。

在创新活力持续奔涌的三秦大地,汇智医疗、佰傲再生、瑞智新能源、智仑新材等一批经过精心筛选的新技术、新成果如种子一般破土而出、向新生长。

2023年12月,长安汇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姻”,依托“秦·港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共建汇通交大科技创新联合孵化中心。

相较于西安交大旗下其他孵化平台,汇通交大科创企业联合孵化中心是唯一一个由资本方牵头发起建设的,没有财政政策补贴,项目筛选和投资决策均基于专业尽调评估,以市场化运作提升成果转化效率的孵化平台。

“联合孵化器已联动全国创投资源,打造陕西创业项目窗口,争做科技成果价值培育者、传递者和实现者。”据长安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帅介绍,长安汇通围绕省属企业“8+9+N”产业发展格局,布局了63个战新项目,通过创新联盟、产业基金等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构筑“省属企业龙头带动、高校院所研究支撑、运营公司生态赋能、科创项目共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打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篱笆墙”。

深化研用融合、产融融合,截至目前,联合孵化中心技术需求库已入库144个成果和154项需求,长安汇通结合省属企业产业资源及技术需求,与其中35个科创项目进行了深度对接,并为进入尽调阶段的13个项目推介省属企业应用场景资源。

创新之路,道阻且长。陪跑“长坡厚雪”赛道,不仅需要更高站位、更远视野,还需具备更精准的策略。

结合行业发展脉络,立足省属企业“家底”,长安汇通所属的陕西国资发展研究院在调研分析、系统梳理基础上形成涵盖四大类41个指标的企业创新链图谱指标体系。

创新链图谱长啥样?能干啥?

“就是将创新活动中各要素、主体、环节和动态关联关系可视化呈现的知识网络,从中可以快速了解本地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现状与不足,找到提升方向。”陕西国资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吴一帆解释道。

从系统构建创新生态到加速形成“技术护城河”,从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路径到精准“落子”产业新格局,长安汇通聚力把具有陕西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画进经济发展“实景图”,谋当下、更向未来。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