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锚定高质量发展“第二曲线”

——陕汽控股的破局密码

□ 记者 满淑涵

西安,泾渭工业园,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生产车间,每4.8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重卡下线。

当车流汇入路网,人、物资与信息加速流动,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随之产生有机联结。

从造一辆车到护航车的全生命周期,“十四五”以来,陕汽控股与时代共进,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做大商用车、做精专用车、做强零部件,在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中锚定增长“第二曲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今年1至9月,陕汽各类产品车销量达到14.95万辆,同比增长19.25%。

更高品质

在工业互联网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工厂变得更加“聪明”。作为大型全系列商用车制造企业,陕汽自然也不例外——

65套AGV无人导引搬运车沿着隐形磁轨灵活穿梭于各工位,精准配送物料;

智能拧紧、集中加注等数字化生产装备,使工艺精度进一步提升;

新建的三条车架纵梁自动化生产线,单体产能国内规模最大,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纵梁往复转运、抛丸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配备高低压EOL测试仪、安规检测仪等新能源检测设备,驾驶室和底盘电器检测、空调检漏等可在线完成;

整个生产流程由“数据大脑”统一调度,设备按照编写好的参数执行加工作业,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整车下线的数字化管理;

……

在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数实融合、效率变革,打破传统汽车工业的“刻板印象”。

“过去我们装配轮胎需要8名工人,现在一个人操作电脑指挥机械臂就能精准完成。”陕汽汽车总装配厂总装三车间工艺员高楠介绍,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线可兼容多车型平台共线生产,轻松应对产品迭代与多元化需求。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当前,在“双碳”目标加速落地、智能技术突破性发展以及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商用车市场全速奔赴的未来。一改“皮实耐用”的传统认知,商用车也开始在外观、性能上玩出新花样。

2021年,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是陕汽控股联合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以及汽车产业上下游公司、运营团队合资成立的创新平台公司,致力于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融合,孵化商用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自主可控的企业集群。

四年来,德创未来用硬核实力让商用车的“实用美学”落地,客户则用“真金白银”的订单为陕汽投下“信任票”。

“每年交付量翻一番,从前三季度销量表现看,今年预计能达到去年的三倍。”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吕文雅分享说。据他介绍,德创未来孵化的质子汽车今年加速“出海”也“喜报”频传:氢燃料电池重卡成功通过日本“商用车电动化促进事业”认证申请,入选日本政府氢能重卡补贴名录;首批次氢燃料重卡出口澳大利亚,并签署20辆出口意向协议,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发达国家认证并量产出口的氢燃料重卡企业。

更优服务

眼下,商用车行业进入“内卷”式存量竞争阶段,洗牌与重构步伐不断加快。

挑战不断增多,机遇也不断涌现。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陕汽控股捕捉到众多“卡友”的用车诉求:车不单是运输工具,还要成为创富路上的可靠伙伴与核心资产。

秉持“为用户造好车、为客户创财富”理念,陕汽控股着力搭配“全套”:既按照实际应用场景提供适配车型,又配套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方案和管理策略。

陕汽控股旗下德银天下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聚合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车联网及数据服务,为商用车全产业链的参与者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满足零配件供应商、商用车制造商、商用车经销商、个人车主、物流车队与企业、货源企业、政府监管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综合服务需求。

站稳商用车后市场,是陕汽控股又一场向新向实的奔赴。

2011年,天行健车联网服务品牌正式推出,开启中国重卡车辆智能管理新模式;

2013年,天行健车联网公司成立,车联网业务进入商业化运营,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北斗兼容终端;

2014年,天行健车联网公司推出渣土车智能管理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

“我们自主开发的车联网服务系统可以采集整车1300多种原始数据。”天行健车联网产品部副部长王召立介绍,目前,天行健车联网构建了“端-管-云”三位一体的智慧运力中枢,以端为触角,感知车辆运行脉搏;以管为纽带,构建高效安全数据互联通道,确保远程控制指令与跨节点数据流转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以云为核心,通过可视化数据看板与智能算法模型,为司机提供主动服务与安全护航,为车队管理者构筑智能调度与效能优化平台。

在天行健车联网展厅,这样的“运筹帷幄”有更多具象的表达:陕汽车联网大数据屏幕上,运行车辆、车型分布、各地车辆排行信息、热力变化动态更新;车队管理系统中,可查看历史轨迹、图像抓拍、实时视频、能耗统计,各类饼状图、柱状图综合分析车的运行效能;新能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营平台设置了换电站、充电站管理,电池仓状态“一键直达”……从选车、管车、行车到养车、修车、处置二手车,服务触角的不断延伸持续提升客户黏性。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通通向后市场新领域的路径,做优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等服务,发挥好新能源风险减量联合实验室作用,在成本管控、保险风控、运力调配、路线设计等环节,与上下游客户一同找到‘最优解’。”天行健车联网营销服务部部长田宇对此满怀信心。

更强创新

上世纪60年代,陕汽第一代创业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随后,引进斯太尔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进入新千年,陕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产权管理制度,驶入发展“快车道”;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坚持正向研发,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的变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落地见效,商用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行业领先……

回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次次向价值链上游的跃迁,成就了陕汽不断“换挡”升级。

今年8月,德创未来孵化企业质子汽车在上海发布“曜灵Ⅱ”,这是继2023年曜灵Ⅰ之后,质子汽车发布的又一款概念重卡。

顺畅的曲面、灵动的折角、颇具未来感的光痕,不仅“颜值在线”,而且“技术扛打”:可折叠移动的动态导流板设计能提供更大背载空间,智能升降底盘提升装卸效率,全新运载模式大幅削减运营成本,让卡车从单一的交通工具变身“智慧空间”,将环保高效的运输设备、舒适的办公生活空间、智能的超级储能设备集于一身。

“曜灵Ⅱ采用‘无驾驶舱+中置轴’设计,在法规范围内尽可能扩大货箱空间,相比牵引车载货空间增大38%,仅需一名远程安全员高效监管多辆在途车辆,可实现全天候全场景不间断运营,降低人力、时间成本,实现客户收益最大化。”据陕汽控股党委委员王钊介绍,针对空载运营,曜灵Ⅱ可将原本三辆空驶返程车辆变为一辆母车背载两辆子车的模式,节约空载燃料费和路桥费。

坚持“从创新中来、到市场中去”,陕汽持之以恒逐“新”登“高”。

2017年,陕汽召开首届创新大会,八年来累计表彰公司级创新成果43项、小微创新99项,为公司创造利润4.7亿元,逐步形成“技术创新顶天立地、小微创新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

“我们的电车、氢车通过极寒测试,这需要综合热管理技术;针对港口、矿区等工况,要用到自动驾驶、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干线长途物流就得配置更强的续驶能力;要‘老板多赚钱,司机更轻松’,就需要车更加轻量化、舒适化。”在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晁鹏翔看来,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需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

推动研发模式从以产品为主向“产品+技术”转型,陕汽控股开出动态管理核心技术清单,使技术开发先于产品开发,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和风险。同时,推行技术人员到一线驻点模式,掌握细分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车轮转动背后是产业突进。凭借创新驱动,陕汽推开汽车产业的“未来之门”。正如陕汽的一则形象宣传片所言:“新的车,新的路,都将迎来新的回响。”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