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荣 王斌
9月的商洛市商南县,连阴雨让山上的茶园弥漫雾气。站在茶园边,省政协委员、商洛市秦岭红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云亮眉头紧皱:“持续连阴雨,会对茶树根系生长造成影响。”
从返乡创办商洛市第一家红茶企业,到带领农户脱贫致富,这些年,丁云亮一直与商南茶产业发展、百姓过上更殷实的日子同向同行。
“商南有好山好水,为啥好茶叶一直卖不出好价钱?”2010年,在茶行当摸爬滚打了8年的丁云亮,看着家乡的好资源问自己。
彼时,商南茶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质参差不齐,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丁云亮在认真研究后认为,商南茶要想有新突破,必须顺时应势另辟蹊径,最大限度提升自身优势,尊重市场研发新品,发奋富强走出困境。
思路即行动。他决定借鉴武夷山金骏眉、信阳红经验探索商南红茶。学习考察、研发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茶叶发酵的先进工艺。2011年8月23日,产自商南的红茶注册“秦岭红”商标,随后推向市场的产品广受好评。
之后,丁云亮成立了商洛市秦岭红生态茶业开发公司,并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红茶生产加工厂。
“做茶得讲良心,品质是根。”丁云亮说,要让商南茶叶走出去,必须先守好品质关。
为此,他引进全套清洁化制茶生产线,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从茶叶采摘、加工到包装,每个环节都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同时,在茶园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农技专家为农户培训科学种植方法,引导农户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守护依托秦岭优质生态的茶叶品质。
在丁云亮心目中,企业赚钱与乡亲们腰包一起鼓起来,这才是真的发展。为此,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为底,他大力推广“秦岭红”“秦岭一号”等红茶品牌,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记者了解到,茶农因红茶热销使茶青采摘周期延长了一倍,收益增加了三分之二。目前,丁云亮在商南县联动建立标准化茶园基地5个,带动周边8个乡镇500多户群众参与茶叶种植,每年茶叶采摘季公司还为农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多个。
此外,他还设立了“茶叶产业帮扶基金”,为困难农户提供种苗补贴和贷款贴息,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资金难题,努力让茶叶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2023年,丁云亮担任省政协委员。忙着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他不忘履职责任,深入基层听民声,用心用情写好每一份提案。
2024年,丁云亮在参加一次聚会活动时看到,有孩子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进一步了解,听到多位家长抱怨“作业之苦”。随后,他走访商洛市10多所中小学校,与校方、家长和学生交流,就“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梳理出百余条意见建议。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丁云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建议》的提案,交办后得到教育部门积极回应。
履职委员以来,丁云亮还先后提交了商南茶旅融合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地摊经济有序发展、缓解城区停车难等十多件提案,努力写好“委员作业”。
如今,丁云亮依然每天忙碌在茶园、车间和基层一线。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商南人,这辈子就想做好两件事:一是把商南茶叶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爱上秦岭茶香;二是当好政协委员,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