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鸳鸯塔社区:创新基层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5年06月04日 

□ 记者 李彦伶

作为社会的细胞与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社区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神木市滨河新区鸳鸯塔社区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孩子的成长不仅依靠家长,还有社区专家做指导,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心里很踏实。”5月18日,在神木市滨河新区鸳鸯塔社区“智慧父母”成长营的课堂上,谈起孩子的教育,居民李女士说。

走进这间不足50平方米的活动室,心理咨询师剖析案例、学校教师分享经验、全职妈妈志愿服务队三方力量正在共同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辖区居民李爱珍曾带着满腹委屈来到服务站:“儿子宁可整天打游戏也不理我!”通过参加互助成长家长营读书活动,李爱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读书会心得,最新一页写着:“今天儿子主动帮我洗碗,他说‘妈妈你最近变得好温柔’。”

像李爱珍这样的故事,服务站的“成长树”上挂了上百个——每片手工树叶背面,都记录着一个家庭的蜕变。

为了让辖区儿童实现心有所“暑”、“暑”中有乐,依托慈善和志愿者力量,鸳鸯塔社区积极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七彩慈善课堂项目。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电子琴、趣味故事、手工制作、绘本阅读等课程。

鸳鸯塔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高卿表示,依托“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社区整合辖区学校、市家庭教育协会等资源,着力打造“家长课堂”“亲子共读角”等15个常态化服务项目。

助老服务撑起幸福“夕阳红”

鸳鸯塔社区以“物质+精神”双轮驱动,打造全方位养老服务新格局,让辖区老人真正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的幸福升级。

李三三阿姨三年前患脑梗导致行动不便,自从社区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后,她便选择来中心就餐。

李三三说:“现在花5块钱就能吃上三菜一汤,还有老姐妹陪着聊天,真的很幸福!”

当一位残障老人颤巍巍张开口时,社区网格员把第一口蛋糕喂到老人嘴里,老人眼泛泪光说:“蛋糕真甜。”

如今,这场爱的接力已温暖了45位老人。

“最初的生日宴只是简单的分享蛋糕,如今已升级为一次家风故事聆听、一套健康关怀服务、一张手写祝福贺卡、一场邻里共庆演出、一份适老暖心礼物的‘五个一’温情工程。”社区网格员王宏说,此举不仅延续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彰显了新时代党群服务的精细与温度。

目前,该社区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慈善老年大学等,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为依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撑起幸福“夕阳红”。

“积分超市”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多元共治”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

记者注意到,在鸳鸯塔社区“爱心服务银行”的货架上,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标注着数目不等的积分。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都有一本志愿服务存折,上面记载着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及积分等信息,可用于兑换实用的生活物品,以此鼓励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志愿助老服务。

“做志愿者既能帮助邻居,还能赚积分得实惠,大家积极性很高。”经常参加社区环境整治的居民刘阿姨说。

这种“文明积分”模式正是社区激发治理活力的缩影。

通过将家庭教育指导、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鸳鸯塔社区已培育了14支志愿服务队,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

“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用无数个微光,汇聚成照亮城市角落的暖阳。”高卿深有感触地说,鸳鸯塔社区的社区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构建起“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整合—服务持续造血”的治理闭环,这正是文明社会最动人的底色。

今年以来,鸳鸯塔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3%,居民满意度达99.1%,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图景。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