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闫智
春风浩荡,万象更新。延安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来自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满怀激情,从深挖红色教育“富矿”到守护城市高空安全,从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到全力夯实乡村交通发展根基,一件件提案和一条条建议的背后,承载着延安蓬勃发展的无限希望,更凝聚着委员们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延安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拥有445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其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当前红色教育培训却深陷困境,存在内容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研学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推广欠缺等问题,亟待破局重生。
为此,市政协委员、宝塔区政协主席魏恒提交了《做好红色教育培训 助力延安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纳贤才,打造一支专业精湛、素质过硬的红色教育团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动人故事、伟大精神一一呈现,丰富教育内涵;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创新教学形式,让红色教育不再枯燥乏味;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借助新媒体等多元渠道,让延安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声名远扬,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延安的城市建设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迅猛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轮廓日益清晰。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赋予建筑独特魅力,将高层建筑顶层设计成复式结构,楼台、阳台错落有致,尽显生活情致。然而,部分业主私自搭建帐篷或临时建筑,让原本有序的楼顶变得杂乱无章。楼顶公共资源被侵占,消防通道与应急逃生通道被封堵,这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建筑之美,还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市政协委员、富县政协主席邢世成提交了《关于消除城市高层建筑楼顶安全隐患的提案》,提议相关部门严格把控新建楼盘顶层设计施工审核,确保消防安全设施万无一失;建立常态化监管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给予坚决打击。同时,要加大对房地产销售违规宣传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掐灭隐患的火苗,让城市高空重归安宁,让居民生活安全无忧。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延安市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企业发展受阻、融资困难、涉企收费较多、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民营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延长县政协主席郭晏聚焦短板弱项,提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建议从多个维度发力,强化素质提升,为企业经营者充电赋能;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树牢服务意识,当好企业的贴心“店小二”;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保障;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延安市建制村道路全部实现通畅,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长,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乡村道路管养机制落实不到位、资金保障不足、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成为乡村发展的“绊脚石”。
市政协委员、吴起县政协主席梁丰心系乡村发展,提出了《加大乡村道路管养力度 提升农村交通通行水平的提案》。他建议,健全管养体制机制,让管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拓宽养护资金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保障资金充足;强化道路安全管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守护村民出行安全;开发管养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全面提升管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爱护道路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让乡村道路成为群众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