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 建言献策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5年02月25日  赵婧;马尤翼
2月20日,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左一)在西安铁路运输法院调研。

□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

“2月19日,参加专题讲座以及讨论修改提案;2月20日,上午到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和长安区法院调研,下午参加法院系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频会议;2月21日,到西安市第一医院调研医疗保障工作……”

全国两会临近,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截至目前,他已提交了150多件高质量提案,今年参会提案正在进一步调研与打磨修改完善中。

1月20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在设立于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西安铁路运输法院是陕西环境资源审判的‘拓荒者’和‘引领者’,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经验。”2月20日,在查阅当地案件卷宗、了解办案情况后,巩富文透露“又淘到了对今年提案有益的新线索”。

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些年巩富文在全国两会提交了《牢记“国之大者”,按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加速键”》《建议制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等多件提案,提出加快构建秦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秦岭生态修复基金专用账户等建议,持续为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鼓与呼。

2024年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3676件,比2023年的5410件减少了1734件,同比下降32.05%。“这说明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驶入快车道,大保护格局也趋于形成,但仍亟需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巩富文表示。

“全覆盖保护,就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巩富文说,今年全国两会,自己将继续为保护华夏祖脉“再添一把力”,目前正在对准备提交的提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驶入快车道,亟需法治保障》作最后的修改。

他笑称,自己早已把委员履职和本职工作“合二为一”的功夫练就得炉火纯青。

随着“非遗热”“文旅热”持续升温,人们对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对非遗领域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而,这个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葬遗址群曾被多个犯罪团伙长期盗掘破坏。

2024年6月13日,全省首个涉具体文物遗迹保护的巡回审判点——乾县人民法院乾陵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巡回审判点在乾陵景区揭牌。截至目前,陕西已相继建立环境修复、文物保护等司法保护基地107个,积极探索“遗址保护+文明旅游+巡回审判”司法服务新模式。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虽得到不断加强,但巩富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仍存在总体战略规划与制度保障不够、开发保护手段单一、转化成效与资源优势不相匹配等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当打破传统的单一性、地域化、部门化带来的局限。”巩富文说。

今年全国两会,巩富文将围绕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言。他认为,要从系统规划、产业扶持、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四个方面着手,做好三秦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工作。

他建议,设立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构,充分挖掘、改造创新,以产业化形式打造“文化遗产+”特色品牌;加强对文化遗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引导全社会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来,进而为文旅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法治动力。

巩富文笑着说:“既然要参政议政,就要对所提对策建议做到科学严谨可行。”在和记者交谈中,巩富文还插空将其他几件参会提案发给一些专家学者,请他们帮助进一步完善。这些专家学者就是他口中的“‘最强大脑’智囊团”。

“好提案就得集众人之智,慢慢‘磨’出来,急不得。”巩富文说,目前手头上还有关注反腐败斗争、民营企业权益保护、预防“校园霸凌”等相关提案正在修改中。

展望新一年履职工作,他表示,希望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推进提案建议落到实处,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