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婧
“锚定做优‘千亿级实力城区’奋斗目标,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碑林实践迈出更大步伐作出积极努力、贡献智慧力量。”在2月16日至19日召开的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区政协主席周振强殷切寄语全区政协委员。
作为千年古都的核心区域,西安市碑林区既是城市的文化灵魂,也是集政治、经济与交通功能于一体的枢纽。碑林区两会期间,委员们围绕深化“六个碑林”、聚力“六大攻坚”部署建言献策,凝心聚力擘画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碑林区聚集了17所高校、131家科研机构、12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是西安科技资源的“心脏地带”。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能够为碑林区的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和创新动力。”区政协委员张伟建议,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建立长期人才交流机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拓展金融产品种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水平。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碑林。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的沃土,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区政协委员贾永进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创新政策制度支撑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流程;完善政策咨询服务机制,成立专家智库,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此外,他还建议细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规则,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潜在风险。
作为西安城市商业的核心引擎,碑林区依托“一轴三圈”(钟楼商圈、大南门商圈、小雁塔商圈)建设,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消费矩阵,但面对城市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迭代更新,仍需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
“钟楼至南门地区作为西安的文化核心区,应以文化为主线,打响‘文化消费’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消费的深度融合。”区政协委员郑博文建议,提升钟楼—南门区域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消费”模式,结合现代需求发展文创、美食等特色消费。同时,优化消费环境,升级商业设施,引入国际品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此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宜居宜游的商业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区政协委员姚峰建议,打造“数字消费”平台,整合展示、交易、物流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共享数字化转型经验,引导成功企业分享经验,提供解决方案;成立数字化专家智库,提供培训和技术咨询,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数据共享与开发利用,以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西安钟楼、西安城墙、小雁塔……碑林区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保单位27家、文物点68处,非遗项目10大类78项,辖区名胜古迹众多、文旅资源丰富。而如今,推陈出新已成为助推区域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动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区政协委员赵青建议,持续推动文旅与商业深度融合,在景区、博物馆等区域引入年轻化消费业态,打造主题性商业中心。同时,注重通过内容营销,从不同角度阐述碑林历史文化,激发消费者共鸣,并引导其参与文旅项目;构建数字化文旅新模式,通过提升服务管理、创新内容、场景,精准营销等形式,助推文旅健康可持续发展。
“应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非遗元素创新融入文创产业。”区政协委员潘博建议,打造特色产品体系、创新营销模式、推动文创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开发融合碑林文化的服饰、工艺品等多元产品;加强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推广,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网络;结合AR、VR等新技术,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