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坚持人民至上 增进民生福祉 ——渭南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侧记 2025年02月20日  李荣;樊星

□ 首席记者 李荣 记者 樊星

2月18日,渭南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来自文艺、民族、宗教、教育等界别的委员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题进行讨论,畅谈渭南发展蓝图。

2024年,渭南市新改建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1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获评全国优秀。围绕养老服务工作,步延芳委员建议,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把养老院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鼓励民办养老事业发展,针对民间投资的养老设施项目,在税收、地价、房租和配套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健康发展。

2024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在处理拒执罪案件时,仍面临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张小玲委员建议,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法院、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打击拒执罪的合力。将执行案件立案申请纳入微法院网上立案范畴,推进智慧法院平台建设,建立各级法院的电子案卷平台,方便执行人员立案,加强执行监督,提高效率。

食品安全大于天,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葛永胜委员建议,不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和监督。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查机制,完善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筛选,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完善制度体系,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

围绕职业教育与渭南特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问题,张君升委员建议,推动渭南以装备制造业为优势传统专业的职业(技工)院校转制为高职院校,大力支持创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实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渭南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助力剩余农业劳动力通过培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围绕加强西渭医疗合作,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乔梵委员建议,设立渭南市级专项基金,实施重点专科“强基计划”,推动与西安国家级医学中心建立“技术托管”机制,引入专家团队定期驻点。加大医疗机构配置高端设备的支持力度,建立全市大型设备共享平台,避免重复购置。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政策,针对器官移植、罕见病等必须外转的病种,建立“特病特批”通道,保障患者权益。

梁振斌委员建议,合理整合城区中医院,使城区中医资源形成合力,改变“院多实力弱”现状。市医保局加大对中医院相关医保政策倾斜,增加中医特色门诊病种,适当提高中药饮片医保支付比例,降低中医院起付线,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李蕾委员建议,依托渭南市产投集团华山云的数据储存及算力资源,融合市城投集团建立的城市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智慧停车、智慧供暖等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资源,打造渭南智慧城市服务统一平台,促进本地数字经济发展。

“要加大对中职学校的经费保障力度。”贾育刚委员建议,设立综合高中办学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中职学校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工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综合高中联办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联办高中和职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讨论会上,委员们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畅所欲言,讨论气氛热烈。

“大家的意见建议有价值、合民意,市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听了委员们的发言后,渭南市委书记樊维斌强调,要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守护群众健康、推动文化事业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主动在招商引资、引智引才上牵线搭桥,吸引更多企业、项目、人才落户渭南、扎根渭南,为渭南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