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长安灯会点亮“非遗版”春节 2025年02月19日  李荣;宋雨萌
市民夜游赏灯迎新春 记者 张璐 摄

□ 实习记者 宋雨萌 首席记者 李荣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期间,十三朝古都西安以浓郁的年味和创新的文旅体验,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目光。

飞猪发布的《2025年元宵节出游快报》显示,今年元宵节,元宵“灯会游”依然是最受大众欢迎的项目,热度同比增长43%,豫园灯会、自贡国际恐龙灯会、长安灯会·大唐芙蓉园、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秦淮灯会等是“灯会游”热门景点。

2025乙巳蛇年“长安灯会”于1月22日晚正式启幕,万盏花灯在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同步点亮。盛唐特色主题灯组、烟火气十足的国潮集市、光影交织的新春系列演出,为游客带来一场璀璨的新春灯火盛宴。

春节假期,游客沿着城墙漫步,赏花灯、看演出、拍视频,沉浸在古城西安的浓浓年味中。西安城墙长安灯会将38件国宝级文物复刻成精美花灯,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展柜,以花灯艺术形式展现珍宝风采。“西安年,最中国。花灯文化气息浓厚,太震撼了,我最喜欢蛇蛇造型灯,又萌又可爱。”从山东赶来西安赏灯的谢先生说。

灯火万家,月满长安。2月11日晚,记者走进西安兴庆宫长安灯市,南门入口的“灵蛇迎瑞”造型灯映入眼帘,涌泉花开富贵主题灯一开一合,曼妙的风姿倒映在水面,在夜色中绚烂绽放。

灯笼长廊下,一对外国友人正在拍照留念,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定格在照片中;一家三口正以红灯为背景拍照,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位路过的游客看着这温馨的场景感叹道:“看着别人的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夜幕初垂,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13组超大型灯组璀璨夺目,互动巡游等主题活动展现了大明宫17位唐朝皇帝执政240余年的辉煌历史,引得游客喝彩连连。许多游客表示,来西安参加灯会不仅是为了迎接新春,更是希望在这特殊的时刻,感受古都的独特魅力与人文精神。

“万盏花灯耀芙蓉,体验长安上元夜。”在大唐芙蓉园抖音直播间,镜头下的芙蓉花神顾盼生姿、风华绝代,网友们竞相购票,只为亲临现场一睹芳容。记者走进大唐芙蓉园,绚丽多彩的花灯美不胜收,丰富的互动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正生动重现着千年前长安上元夜的繁华盛景。

元宵节当天,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指尖解‘陕’韵,猜谜赢大唐芙蓉园门票”元宵线上文旅灯谜会,将陕西文旅精华浓缩于方寸谜题中,向网友征集对景区的建议。

“大唐芙蓉园有诗意华美、绚烂精彩的灯会,我太喜欢大唐芙蓉园啦!她的名字是西安年·最中国的绝美载体,古色古香,一眼万年,是我们心中的盛世大唐!”该条推文的留言板上,网友们积极抒发着对大唐芙蓉园的赞叹和向往。

“希望未来大唐芙蓉园能进一步深入挖掘大唐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体验项目。比如,让游客参与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体验一次科举考试等。”留言板置顶评论说,希望大唐芙蓉园不断创新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大唐盛世的独特魅力,让古老的大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今年79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蒲芳经常参加各类灯展、非遗传承保护会议,她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喜欢花灯这项传统技艺,并将之传承下去。

花灯文化的保护传承是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我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现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秦腔等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等76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最新科技保护手段,充分挖掘陕西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潜质?

省政协委员姜馨建议,应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平台、交流平台、销售平台,并借助互联网视频传播方式,开辟非遗文创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强非遗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应全面完善非遗传承数据库,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历史价值,有效开展非遗文化普及教育工作,激励、培养出更多非遗文化传承人,让社会大众自觉成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学习者、参与者。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