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闫智 贺鹏飞 实习记者 白小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千万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在延安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刘欢、王晨远、万东三位委员,聚焦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体育教育以及校园欺凌防治等关键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延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愈发复杂,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的核心环节,更是为学生未来成长筑牢根基的重要基石。”市政协委员刘欢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全市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刘欢表示,目前,部分学校过度侧重学业成绩,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网络时代海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干扰了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此,刘欢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提案》,建议优化德育教育体系,丰富德育课程内容,除传统思想品德课程外,增设心理健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理论灌输,采用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要开展家长德育培训,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德育课堂,引导家长注重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德育表现,共同助力学生品德发展。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网络、影视、书籍等文化产品的监管,严格管理网络平台,下架不良作品。
近年来,延安市中小学校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部署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取得很大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市政协委员王晨远在调研中发现,全市中小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工作力度和保障力欠缺,部分学校未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管理机制,特色体育教育项目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也存在诸多问题。”
王晨远建议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要求,督促学校保证中小学生体育课时间,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器材管理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根据学生兴趣和身体条件进行专项培训。要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进行评比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对挤占体育课、不落实体育活动的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双重伤害,还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校园欺凌形式多样,包括身体伤害、言语侮辱、社交排斥、网络欺凌等,受害者群体广泛,且欺凌行为隐蔽性强。”市政协委员万东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机制不健全,导致欺凌事件处理不力。
万东建议,要全方位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反欺凌主题教育,普及反欺凌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校园欺凌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完善预防和治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畅通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权益。要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和欺凌风险,鼓励家长参与预防和治理工作,关注特殊家庭学生。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教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防治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欺凌事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