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让汉中“出彩”更“出圈” ——来自汉中市政协委员的建言之声 2025年02月19日  冯倩楠;康斌;谢昊天

□ 记者 冯倩楠 谢昊天 康斌

“与辉同行”走进汉中,天汉长街、留坝厅老街入选2024年陕西商旅名街名单,千山·汉中仙毫茶、黄关黄酒·汉礼礼盒入选“陕西好礼”,宁强县登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4年,汉中文旅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如何进一步培育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汉中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张媛、李大庆、孙可可委员把脉开方,献计献策。

“古栈道的遗迹诉说着往昔的交通要道传奇,两汉三国文化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汉调桄桄、端公戏等在岁月中代代相传,共同构筑起汉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对于汉中的文化资源优势,张媛委员如数家珍。

“资源众多但整合力度不足,各类文化元素分散孤立,未形成有机串联的文化脉络。运营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缺乏专业团队的精细化运作。”立足汉中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张媛认为,应当挖掘文化特色,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让文物“活”起来、文化“动”起来。

张媛建议,全面梳理汉中历史文化脉络,组织专家学者对两汉三国文化、栈道文化等进行系统研究,提炼核心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街区的景观设计、建筑修复与街道命名中,同时积极引入多元文化业态,在传统建筑内布局文化创意工作室、传统手工艺作坊、古籍书店等,邀请当地文化名人、手工艺大师驻场,举办汉绣、竹编技艺等课程,让游客亲身参与文化创作。

“完善街区运营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也尤为重要。”张媛说,应制定街区发展规划与保护法规,吸引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参与日常运营,合理规划商业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打造智慧街区管理平台,实现线上预约、导览、营销及实时监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游览体验。

对街区的主题文化节事活动,张媛也有自己的设想:“如两汉三国文化节、栈道文化研讨会、民俗文化汇演等,策划历史文化展览、民俗技艺表演、传统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微量元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汉中的一茶一叶。“汉中已经形成了汉中仙毫、汉中红、汉中炒青、汉中毛尖四大公用品牌,茶旅融合正在兴起,有望成为汉中茶业发展的新亮点。”李大庆委员呼吁,通过茶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茶文化旅游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涵盖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古迹游览、茶艺观赏、茶俗体验等多种元素,是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养生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李大庆说,可以通过适当的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保护茶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美化茶园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节事游、休闲游、研学游。

李大庆构想的蓝图中,汉中要打造以茶庄、民宿、采茶制茶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乡土风情体验等为特色的茶旅精品游线路,“建成一批美丽乡镇茶园,通过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局面,让旅客‘住茶园、品茶饮、购好茶、赏茶景、体验茶俗’。”

“春节期间,汉中‘社火巡游’‘兴元湖花灯嘉年华’等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节日氛围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现场观众的体验性互动性还没能充分调动。”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及其周边产品的热卖给孙可可委员以启示:文化传承的方式可以更“活”些,要能让年轻人喜闻乐见。

“建设‘元宇宙文旅体验馆’,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汉中历史文化空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代汉中的城市风貌、生活场景。”孙可可建议,在重大节日、传统节气,可以组织以汉中历史人物或文化为主题的Cosplay活动,将民俗、历史典故等与现代光影科技结合,打造参与度高的时令民俗历史文化嘉年华。

还有哪些方式更能吸引年轻人?

孙可可说,可以联动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艺术专业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融合戏曲、民乐、电子音乐、DISCO等音乐举办“国潮艺术”音乐派对,同时打造“文旅创客孵化基地”,设立文化创新基金,打造以汉中历史文化为元素的沉浸式场景、元宇宙空间模型、主题剧本杀、密室逃脱脚本等IP产品。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