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把准发展脉搏 奏响奋进强音 ——延安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侧记 2025年02月19日  闫智;贺鹏飞;白小芳

□ 记者 闫智 贺鹏飞

实习记者 白小芳

“坚持高质量起步、高标准要求,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延安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增长。”

“打造数字文旅新形态,增强延安红色旅游吸引力。”

……

2月18日下午,延安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9名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促进消费、数字经济发展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延安发展大计。

治沟造地是延安一项新举措,对于在黄土高原地区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将治沟造地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治沟造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治理任务艰巨、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系统性不足等诸多难题。”冯淑洁委员代表民革延安市委会建议,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推动二期工程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组建工作专班尽快对接自然资源部奖补政策,将治沟造地与全省“百万亩绿色碳库”建设相结合,打造50万亩综合治理示范区。要扩大纳入指标的耕地面积,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为乡村发展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以治沟造地为依托,因地制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统筹规划,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突破传统刺激手段的局限,激活消费市场?“去年,我市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市场供给不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使优惠政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白国峰委员代表民盟延安市委会建议,强化政策宣传,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促消费政策,深入社区、企业等地,发放手册与指南,提升优惠政策知晓度。优化补贴政策,精准发放补贴资金,将智能、绿色产品及文旅、养老等服务消费纳入补贴,激发消费活力。结合延安地域文化,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推动社区商业智慧化,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完善城乡物流配送。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实施就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农村收入倍增计划,平衡退耕还林与增收关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缩小城乡差距。

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已逐渐成为延安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支点。“对标先进地市,延安市在数字基建、产业转型、要素流通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急需重点突破。”芦海巍委员建议,筑牢数字基建,夯实发展根基,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打造红色数字基座,畅通数据流通,释放数据价值,推进智慧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产学研融合,强化人才支撑。把握AI发展机遇,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红色人工智能实验室。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国家政策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为统筹推进“双减”政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王俊虎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双减”社会氛围,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改善课后服务办学条件,提高校园读书室、科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夯实“双减”基础保障,加大教育教学创新力度,提升校内课堂质量,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校外教培发展。

随着延安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门类不断丰富,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用工关系更为复杂,劳动人事争议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急剧上升。“要健全多元化解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郝强委员建议,强化政府主导,加强普法宣传,搭建调解平台,指导用人单位开展协调调解工作,探索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委托调解机制。推动部门协同联动,让“以裁为主”向“调解优先”转化,减少劳动者维权成本,提高维权实效。践行“枫桥经验”,组织调解队伍,把民主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劳动争议领域,推动协商化解纠纷机制有效运行,促进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委员们话语激昂,句句切中要点,听者全神贯注,汲取智慧养分。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委员们紧扣延安发展脉搏,所提建议针对性强,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清晰思路和有力参考。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