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从着眼经济发展大局,到关注百姓生活点滴……翻开市政协2024年提案工作“成绩单”,每一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是委员们凝结智慧的“金点子”。
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共征集提案604件,审查立案559件,并案19件,不予立案26件。立案提案中,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398件,占71%;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等集体提案161件,占29%。截至2024年底,所有立案提案均已办复,委员对办理结果普遍满意。
聚焦发展建良言
工业兴、宝鸡强。一年来,委员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提出提案57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于推动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办理,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3个,培育壮大钛及钛合金产业规上企业182户,钛产业集群增长22.4%。
围绕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出提案26件。市委、市政府吸收采纳《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提案》,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主抓手,完善“四个一批”动态管理机制,全市3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高质量项目建设稳步提升,为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撑起了钢筋铁骨。
聚焦建设交通枢纽提出提案16件。市委、市政府结合《关于加快宝鸡机场建设的提案》办理,主要领导统筹调度、工作专班攻坚破难,谋划多年的宝鸡机场实现破土动工。
围绕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提出提案51件。结合《关于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的提案》办理,市委、市政府印发《宝鸡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先后举办国际羽毛球大师赛、第二届宝鸡马拉松等系列精品赛事,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2亿元以上。
紧扣优化发展环境提出提案39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提案》办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网格化+信息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立“五张”问题清单,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围绕民生献良策
一年来,委员围绕办好民生实事提出提案87件。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关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案》,投入600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建设医疗污水处理设施,配备制氧机138台、指夹式血氧仪6686台,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290人,集中培训村医和基层骨干医师400余名,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围绕打造美丽宝鸡、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抓改革促开放等全市4项重点工作提出提案25件,其中关于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提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协方案。
主动作为“办得实”
市级领导率先垂范,把提案办理融入分管工作之中。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副市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共包抓重点提案26件,首次实现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包抓提案办理全覆盖。杨广亭书记带头包抓《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提案》,深入镇、村(社区)调研指导,推动全市建成平安型社区81个,平安宝鸡建设满意率达到98.97%,位居全省前列。王勇市长亲自督办《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提案》,深入园区一线调研督办,推动宝鸡市创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1个,位列全省第一。刘其智主席包抓督办《关于培育壮大五上企业的提案》,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助力全市规上企业首次突破1000户大关。
全年共有18个党群部门、46个政府部门和11个县区政府承办提案。从绩效评估结果看,9个提案承办单位的测评打分均在93分以上,充分反映出提案办理得到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市政协在全省首家研究制定《重点提案办理绩效评估工作办法(试行)》,选取《关于加快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提案》等重点提案开展绩效评估,组织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界别群众全面参与评估工作,现场感受办理成效、客观测评办理质量、协商座谈汇聚合力。市政协以《聚焦提案办理质量 扎实开展绩效评估》在省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经验,相关工作情况写入《陕西省三级政协助力“千万工程”建设》,在《陕西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新时代新征程,宝鸡市政协将充分发挥提案聚焦重点、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优势,让更多的睿智之言转化为助推发展之举、改善民生之策,让更多“金点子”结出宝鸡高质量发展“金果子”。(田力 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