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泾惠渠灌区地处我省关中平原中部,承担着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和富平六个县区146.5万余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调研发现,灌区目前存在排水系统不完善、地下水排泄不畅、地下水咸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
一是灌区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影响粮食安全。2023年灌区平均地下水位较2016年回升2-3米,2016年以来年均回升约0.4米。由于灌区下游地势平坦低洼,局部水位埋深不足1米,一旦地下水溢出地表,将造成沼泽坑塘、农田被淹,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二是地下水水质呈咸化趋势,土壤退化风险加剧。灌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差,且地下水盐分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统计,2023年灌区微咸水、咸水面积占比96.57%,地下水盐分较2009年增加1.5-3倍,土壤盐分较2009年增加1-2倍。三原县以东、西阳镇、渠安镇、安乐镇、栎阳街、新市街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土壤盐渍化问题,部分区域出现盐斑带。
三是灌区水土污染加剧,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陕西统计年鉴》(2022年)数据显示,灌区所在部分地区化学药剂、化肥、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均超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硝酸盐超出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的面积高达79.58%,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面积达99.4%,灌区土壤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四是灌区排水沟淤堵毁坏,灌排体系发展不平衡。目前,灌区注重灌溉功能、工程效益、增产增收、节水目标的实现,对生态系统健康重视不够。近年来,灌区下游地下水位逐步回升,但排水系统尚不完善,三渠镇、西阳镇、新市街等地均有明水复现。
为此建议:
一、健全灌区排涝沟渠体系。研发灌溉-排水-湿地协同系统、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整体恢复排涝沟渠治理与建设,明确排水沟的管理与权限及责任,落实专项经费加以维护和管理,确保排水设施通畅。
二、制定科学的地下水开采规划。建立水资源管理协调机制,根据灌区水资源状况、农作物需水情况及生态环境需求,联合制定合理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方案,明确地下水的开采量与开采区,优化地下水浅埋区井灌开采方案,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和盐分积累。
三、完善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建立覆盖整个泾惠渠灌区的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准确掌握地下水与土壤的动态变化,包括水位、水质、水温、土壤温湿盐等参数,发现并修正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配置、饮水工程安全用水提供基础依据。
四、加强水土污染防治工作。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对灌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五、推进建设现代化生态型灌区。制定灌区生态环境受损退化发生、发展机制,探索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对生态环境及地表地下水水文循环的影响,建设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灌区生态效应协同的现代化生态型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