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
——甘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小记
  □ 记者 冯倩楠 贺鹏飞
  实习记者 白小芳
  在甘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所有干警一直以来的共识和追求。立案庭庭长杜泉意常说:“对当事人常怀同理心,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
  传递司法温度
  立案庭人员不多,却担负着全院立案审查、诉讼服务、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等工作职能。
  “假如我是群众,我希望接待人员如何做?我的答案是四个字:换位思考。”齐晶是甘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的一名干警,去年,她接待了3000余名当事人。
  “来起诉的当事人多半权益受损,情绪不好,但作为立案窗口的干警,必须接受这些负面情绪,把微笑留给群众。”在齐晶看来,面对当事人要“守时”,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审查立案材料并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要“耐心”,尽可能地“一步一步指导他们完成操作流程,让当事人‘少跑一次、只跑一次’”;要有“同理心”,面对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绿色通道+代办服务”,全程协助办理诉讼事务……
  有一次,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来到甘泉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看到老人颤颤巍巍,齐晶赶紧上前询问,得知老人的老伴经朋友担保,给人借出3万元,多次催要至今未还。老伴去世后,老人没有固定收入,希望要回欠款解燃眉之急。齐晶了解相关情况后,逐项指导老人填写立案材料,仅用十几分钟,便为老人顺利办理完立案手续,并立即将此案移交速裁法官。经过法官调解,立案当天,被告与老人达成还款调解协议。
  为便利当事人诉讼,立案庭特设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军人立案专用窗口,在受理相关案件时力争做到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遵循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五优先”原则,跑出涉企案件办理“加速度”;立案方式有现场立案、邮寄立案、网上立案,可根据当事人便利选择;立案庭还为7案7名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17.1万元,彰显司法的关怀和温暖。
  保全助推和解
  “人家都说打官司耗时耗力,法院帮我进行了诉前财产保全,还钱就快得很。”收到款项到账信息的当事人李某说。
  2023年11月16日,立案庭接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两年前,汪某以做生意周转为由向李某借款20万元,被申请人魏某为借款担保人,双方约定利息按照月利率0.015%计算,还款期限为一年。到期后,汪某未能如期还款,双方协商又将还款日期延长至2023年7月,魏某再次作为连带责任担保人。借款到期后,李某多次催要未果。
  作为当时的立案法官,杜泉意随即告知李某诉前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和保全措施的好处。李某当场决定申请诉前保全。案件经审查上网后,承办法官在2个小时内依法向被申请人送达了保全裁定,成功对魏某的工资20万元予以冻结。魏某得知后,主动联系了承办法官,并与李某私下达成和解。
  立案时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加大保全力度,是甘泉县人民法院探索多元化解决纠纷,以保全促和解、以保全促调解的手段之一。“诉前财产保全需要立、审、执相互协作,在立案环节,我们依法灵活运用诉前调解和保全措施,应保尽保,推动诉前保全、登记立案、诉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力争‘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形成解决‘执行难’合力,助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杜泉意说。
  整合调解力量
  “挨打受气不敢吭声,多少委屈都自己忍,遇到家暴找法院,申请保护最安全……”这段陕北说书的演唱者叫樊九平,他既会说书又能“说事”,善用老百姓能接受的方式调解群众矛盾,是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近年来,甘泉县人民法院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引领,着力构建“诉前调解+民间调解”司法调解机制。2020年4月,甘泉县人民法院成立“樊九平调解室”,特邀樊九平担任调解员,并为他配备法律助手团队,积极开展诉前调解。截至目前,甘泉县人民法院聘用了21名调解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德高望重者为法院特邀调解员,整编调解团队,提升特邀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法院+调委组织+民间”诉调机制联动下的一大亮点。去年6月,甘泉县人民法院又助力全县成立“樊九平式”调解联盟,为甘泉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引擎”加油助力。2023年,甘泉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459件,受案数较去年同期减少79件,同比降低3.1%。
  此外,甘泉县人民法院还创新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05件,成立“调解+速裁”团队,调解成功与速裁结案5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