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缺规少矩野蛮生长 月子中心乱象频发
建议尽快明确行业归属,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监管
  □ 记者 白瑶
  近年来,月子中心迎来井喷式发展,却也因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问题引发关注。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走访。
  这两天,产后半个月的刘女士正在西安北郊一家月子中心“坐月子”,本着享受更好产后护理服务的念头,刘女士早在半年前就定下了价值3万元28天的月子护理套餐。
  然而,高消费却没有换来优服务。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订购的套餐中本应是一对一的月嫂服务,但实际上自入住以来宝宝被四五位月嫂轮流照顾,“甚至有时候洗澡或者喂奶到一半就会换人,让人十分恼火。”
  考虑到频繁更换月嫂导致宝宝不适应的情况,刘女士多次向月子中心反映,希望能固定一名月嫂照顾,但都被以月嫂人手紧张、保证护理质量不会下降、尽快协调解决等理由搪塞过去。
  不仅如此,这家月子中心的月子餐也让刘女士很是气愤。
  “之前说会安排专业的营养师量身定制月子餐,现在入住半个月了还没见过营养师,都是统一的餐食,完全没有考虑个人体质状况的差异。”刘女士说,“有时候送来的月子餐都是温的,或者已经凉了,还要排队去仅有的几个微波炉里加热。”
  刘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产妇遭遇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尤其是月子中心高昂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匹配的情况备受大家诟病。
  记者在走访了西安北郊、南郊等12家月子中心后发现,月子中心并无指导定价,不同月子中心收费标准不一,价格主要根据房间类型、服务内容、营养膳食以及产后康复项目等来定价,价格从2万至10万元不等。同时,月子中心在宣传时都会打出“专业护理团队保障”“先进母婴保健护理”等标语,但当问及护理人员是否取得“母婴护理师证”等上岗资质时,工作人员避而不谈,且再三强调“这一行业主要看经验,证书不重要”。
  据业内人士透露,月子中心护理人员中有70%以上是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转行而来,这些人员并未取得相关资质,只是经过简单培训便直接上岗。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80%的月子中心选择租用酒店、宾馆的部分楼层来运营,房间大多没有阳台,环境较封闭,空气流通差,给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并存在与酒店住户共用电梯、楼层公共区域的问题,人员流动性大,私密性差,且有的月子中心没有专门厨房,与酒店共用厨房,很难保证月子餐的新鲜和安全。
  正因如此,近年来月子中心乱象事件屡见报端。去年9月,刚满月的婴儿被咸阳一家月子中心护工用力拍打多次,致脑损伤、颅内淤血、急性呼吸衰竭;今年3月,沈阳一家月子中心给出生仅10天的婴幼儿喂超数倍剂量药物;5月,昆明一家月子中心疑似装修材料释放有害物质致多名婴儿住院……
  记者在一家代办工商注册的公司了解到,月子中心注册流程跟普通公司无异,在卫生、医疗保健、母婴护理等方面并没有具体要求。
  当记者问及后续经营监管问题时,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月子中心涉及母婴生活护理、餐饮服务、健康咨询、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不同业务由不同部门监管,并没有统一的行政部门来监管,“也就是说,谁都管但都只能管一部分。”
  针对月子中心存在的诸多乱象,日前,省民建经过充分调研后形成一篇题为“月子中心监管归属应尽快明确”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母婴产后保健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行业归属,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并由主管部门牵头,形成以医疗卫生、市场监督、住建、消防为主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省民建还建议,要制定母婴产后保健行业经营和服务标准,规范行业准入门槛,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有法可依,并将母婴产后保健行业收费纳入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未纳入目录清单的收费项目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价格法》予以引导,推动建立公平竞争、价格合理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