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综述之五
  □ 首席记者 李荣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8月5日,省政协召开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关注重点畅谈学习感悟、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认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要推进教育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等,提升教学效果。
  结合陕西实际,省政协常委、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马万清说,目前,我省高校学科设置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专业设置不够,学科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
  他建议,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围绕国家“卡脖子”急需攻关难题,谋划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态保护等未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通过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促进科研创新能力跃升,不断提升我省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科技贡献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全会把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措施,要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省政协常委、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林豹表示,要把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壮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聚焦新材料、氢能、新型电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提档升级力度,努力成长为带动产业升级的科技领军企业。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省政协常委、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鲍崇高说,我省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在未来产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成果,但由于缺乏规划布局和统筹转化,诸多专利成果沉寂在“象牙塔”内,难以释放成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源于科学技术在未来产业的广泛应用,要推广未来产业专利应用。”鲍崇高建议,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战略,重点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鼓励科技人才参与未来产业专利成果开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我省未来产业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将“象牙塔”内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释放未来产业专利的应用价值,多措并举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陕西要聚焦劳动者作用发挥,加强高素质人才的招引培育和协调联动。”省政协常委、民建西安市委会主委张晓晖建议,坚持引育并举、精准施策,为战略科学家提供顶尖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对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通过资源链接、项目合作、研学培养等助其快速成长,为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融资对接和市场推广等服务。推广“校招共用”“校企双导师”等引才育才用才模式,着力打造一流全要素人才发展生态。重点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未来技术学院创新探索,培育具有未来技能、未来思维、未来视野的科学家队伍。
  “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建议,全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增加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公开提名制、名额评估、诚信标准考核等重点改革措施,消除科研贡献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的弊端,适当合法增加科学家和科技人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