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各界微评
  □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炎炎夏日,各地迎来暑期旅游高峰,景区里摩肩接踵的游客中,既有中小学生研学团,也有来中国体验的“特种兵式旅游”的外国人。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全国多个城市推出了各种便民措施,杭州上线“轻松游”行李服务,上海、北京、苏州等地取消景区实名预约,陕西、江苏等地一大批博物馆延时开放……一个个于细微处的便民措施,让舆论直呼“好贴心”“好暖心”。
  网友观点:“一件便民小事”的背后,是城市管理人性化和精细化的提升,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履职奉献。
  民生感受,最能体现社会温度,是执政的“晴雨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读懂民意“晴雨表”,画好治理“路线图”,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会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网友观点:与民便利,则城必兴。正是得益于一件件便民小事的解决,一个个细微处的完善,于无声处听见城市的友好与温情,才使城市在赢得游客的同时也提升了治理水平,民生服务与城市治理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网友观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些不起眼的便民举措,是打通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小事”。让游客不用再拉着行李狼狈地辗转于车站、酒店和景区之间,向往已久的景区不用因预约不上而希望落空,博物馆可以从容游览而非匆匆走马观花……通过一件件便民小事,大大提升了现代文明城市的旅游体验感和生活便利性。
  【新闻回放】每逢暑假,不少大学生选择做暑期工。这本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大学生通过打工锻炼自我,获取打工报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企业则可以获得短期的劳动力支持。社会应该善待大学生暑期工。但屡屡发生侵害大学生暑期工权益的事件,给这一原本富有意义的暑期打工蒙上了阴影。
  网友观点:高校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践的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求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对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暑期工岗位选择。
  网友观点: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员,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同等保障和维护。社会应善待大学生暑期工,为他们构建平等、友好的打工环境,依法尊重和维护每一位大学生暑期工的权益。企业与商家要善待大学生暑期工,不能欺“生”。
  网友观点:暑期打工,是大学生们历练本领、增长见识的“第二课堂”。然而,当前暑期用工市场呈现的种种乱象,却让这个“课堂”蒙上了阴影,变成了欺“生”的“陷阱”。为此,必须坚决整治这些侵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让这富有价值的“第二课堂”回归其本意,在充满善意与包容中,真正成为给予大学生们坚定支持与温暖鼓励的成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