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延安市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小记
  □ 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生活垃圾分类既是城市日常管理中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人民幸福感和绿色发展的“民生大事”。7月4日,延安市政协围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专题协商。
  据了解,延安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近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09万吨,平均增长率0.18%。预计到2024年底,延安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48.19万吨,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320吨。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站)4个(2个在建)、建筑垃圾场1个(项目未启动)、生活垃圾中转站31个。此外,还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屋88个、四分类垃圾桶(箱)5462套、有害垃圾暂存点15个、大件垃圾存放点7个、垃圾清运车132辆。
  “目前,还存在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欠缺、尚未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左家瑞委员说。
  左家瑞建议,夯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基础,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立法,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环卫作业队伍,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从事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服务等业务。
  “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则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医院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分类处理,还需有更加严格的标准。”范黎鹏委员说。
  范黎鹏建议,在校园和医院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合理增设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和收集容器,加大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加强对垃圾收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各类垃圾的特点和处置方法,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建立健全交接登记制度,确保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
  马琪委员建议,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再生资源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覆盖面和行业效能。探索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新模式,增强再生资源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形成再生资源行业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委员们还建议,建立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推进机制和废品回收补贴机制,研究制定居民垃圾投放袋补贴和垃圾计量收费标准,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垃圾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设施建设,简化程序,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加强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就近布局、规模处理,减少收运成本,大力实施源头减量专项行动。
  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雷兴平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责任担当,用心用情做好引导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要认真吸纳本次会议的协商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