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聚势赋能培育壮大文旅产业
——咸阳市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小记
  □ 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
  6月21日,咸阳市政协召开九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围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聚力建设西部文化名市”主题协商议政,与会成员聚焦丰富文旅业态、打造文旅知名品牌献计出力。
  “当前文旅消费不断升级,还存在产品创意不足、消费场景不优、表达形式老套等问题。”民盟咸阳市委会副主委王菊荣建议,要开展旅游与文物、体育、教育、科技、非遗、康养、演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集休闲娱乐、城市漫游、创意设计、原创艺术、演艺娱乐、休闲度假、互动体验、数字文旅、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全产业链条。
  “咸阳市培育发展南部城市休闲与滨水体验、中部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北部生态康养与山地度假等三条文旅产业链的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经清晰。”咸阳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支队学校与饮用水卫生执法科副科长孙瑛建议,要培育打造“咸”味浓郁、“智”味浓厚的“文旅+X”“沉浸式+IP街区(演艺、展览展示、夜游、微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咸阳市政协委员、咸阳中金国际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媛认为,咸阳市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科技创新的时代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她建议,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AI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域内文旅资源,根据大数据画像精准对接游客需求,提供满足个性需求的定制化旅游路线和产品。
  在咸阳市政协委员、秦都区政协主席戴勇强看来,文化与饮食密不可分。从历史文化到饮食文化,再到面食文化,每一碗面背后的制作技艺、故事传说都可深入挖掘。他建议,要努力擦亮“国际面食之都”这块金字招牌,丰富拓展饮食文化业态,以食诱人传承千年古城好味道。
  “咸阳有面食之都、茯茶之都、养生之都等品牌,但策划包装、营销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独树一帜、‘爆款’‘出圈’的鲜明城市IP和精品景区。”咸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李晓政建议,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咸阳“秦文化”进行研究、宣传、开发,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秦文化”元素和特色,精准塑造咸阳“秦文化”文旅品牌,让“秦文化”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和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在绵延百里的北部塬上,几乎埋葬了半部中国古代史。”乾县政协主席穆伟峰建议,应结合帝陵文化元素,开发具有纪念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举办帝陵文化节、帝陵文化主题艺术展览和古代文化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咸阳帝陵知名度。
  西安市咸阳商会会长、陕西金邑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鹏建议,应将北部生态康养游、山地度假游与咸阳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革命文化游有机结合起来,以山水怡情、以文化铸魂,成就曲径通幽的生态之旅、涤荡心灵的文化之旅,形成咸阳特有的历史文化IP。
  5月14日至24日,咸阳市政协常委会第三调研组围绕“加快文博创意产业发展,聚力建设西部文化名市”主题,到乾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院、秦文化城市夜游文旅项目调研,并召开座谈交流会。
  调研组认为,咸阳市文博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分布零散、协同性弱、发展势头不强,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尚不相称,与游客的需求尚有差距。
  咸阳市政协委员、陕西欣农兴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增刚建议,应在“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产业链链长制下,设立文博创意产业工作专班,宣传、文旅、发改、住建、商务、金融、教育、体育等部门参与,市县联动,多方动员,汇聚合力,统筹推进;在重点文博单位、重点城市街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艺术与商业兼顾的文化创意体验店,打造一批唐风唐韵、汉兵马俑等现象级文创产品。
  “咸阳历史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文化遗存丰富,在建设‘博物馆之城’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进咸阳市委会委员、文博支部主委吴红艳建议,应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创造博物馆经济增长点,推动博物馆与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融合发展,探索建设博物馆餐厅、博物馆酒店、商业街区博物馆等,形成多元博物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