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关注“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 汉中市政协
  关注“一老一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关乎千家万户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3年,汉中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赴汉台、勉县等地实地调研,对全市养老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存 在 问 题
  (一)养老服务方面
  1.协同推进合力亟待加强。养老事业需要民政、发改、财政、卫健、医保、住建、金融等部门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配合还不强,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2.居家养老水平仍需提升。一是养老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老旧小区未配套建设或者配套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定;新建小区有规划、不建设或建设标准缩水,建成后也大多因权属不清难以交付投用。二是服务机构运行困难。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困难,缺乏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三是服务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锻炼等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机构养老工作有待强化。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大、利润低、收益慢,愿意从事机构养老的企业和个人动力不足。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才短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整体不高,持续健康发展存在风险。
  4.医养结合水平依然偏低。养老机构主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不足。养老、医疗、医保等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相关标准不统一,医养资源未能充分融合。
  5、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养老人才队伍中具备医护、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资质的人才紧缺,大多数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满足标准要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流动性强、工资待遇不高,人难招、人难留现象普遍存在。
  (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
  1.保护工作协同联动不畅。未保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合力有待加强,成果和数据共享互通不够及时;市县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不能满足需求,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镇村虽然有工作队伍,但是工作力量薄弱。
  2.家庭教育存在短板不足。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文轻体”“重物质轻精神”等问题,农村隔代监护、单亲监护常态化。
  3.学校保护存在薄弱环节。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开展不够,造成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干预不及时、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
  4.网络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初中、高中阶段未成年群体因监护缺失,容易迷恋、沉湎于网络,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较大危害。
  意 见 建 议
  (一)养老服务方面
  1.科学谋划,抓好养老服务统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增强合力。制定支持养老服务工作措施,切实发挥养老联席会议作用,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增强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和督促推进力度,实现养老服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二是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养老服务政策,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深化养老供给侧改革。根据养老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情况,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梯度配置养老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养老服务。发挥汉中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旅居养老产业,带动养老相关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2.夯实基础,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要求,解决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缩水、权属不清、移交困难等问题。针对老旧住宅小区,采取购买、租赁、置换或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源和存量房产改造等方式,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二是提高补贴标准保障运营。加大运营补贴力度,推动社会化养老机构可持续健康运营。在落实农村互助幸福院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鼓励支持运营良好、管理规范的幸福院对其他幸福院进行区域托管,形成幸福院区域联合体,以点带面,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三是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引入实力强、品牌优、服务好的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发展。
  3.做优服务,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贴、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拓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提升民办养老机构“造血”功能,推动养老产品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机构养老的吸引力,稳步提升入住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4.整合资源,实现医养融合突破发展。一是提高社区医养结合水平。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和医疗服务半径,统筹规划布局,采取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就近共享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按需开展健康巡诊,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开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二是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多元筹资、保障基本、适合市情的长护险制度,为全市失能老人提供基本护理服务。三是引入商业保险支持医养发展,从总体上降低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支出压力。
  5.培育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一是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构建多方合作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习实训”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拓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渠道。鼓励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自主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持证奖励、特岗补贴、入职补贴、满年限奖励和免费保险等激励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晋升渠道和薪酬制度,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稳定现有从业人员。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建立“时间银行”奖励回馈机制,促进志愿为老服务常态化。三是加强宣传提升社会认同。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让更多人自愿投入养老服务行业。
  (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
  1.协同发力,完善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实现未保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专人办事、有经费保障。进一步健全充实未保工作力量,建设用好乡镇未保工作站,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专业化建设。
  2.强化督导,落实社会家庭责任。强化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或监护人重视家庭教育、家庭监护和德育教育。统筹资源,全面排查掌握辖区重点未成年人群体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及时解决监护责任不力的问题。
  3.尊师重教,夯实校园保护基础。重塑尊师重教文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遏制网络暴力、校园霸凌等侵权行为。重视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通过补充专业心理教师、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等形式,建立一支有资质、有水平的心理咨询师队伍。
  4.齐心协力,打造健康网络环境。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关键性作用,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避免未成年人过度依赖或沉迷网络。学校要落实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依法处理收集、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违法行为。
  5.严格执法,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零容忍”,彰显法律震慑作用。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的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推进犯罪预防和诉源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未成年人犯罪。
  6.多方配合,营造关爱保护氛围。协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工作平台。建立多元参与的课后延时和节假日托管服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