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加“数”奔跑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综述之四
  □ 记者 张涵博 李荣 赵婧 李彦伶
  5G、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对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总体规模突破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特别指示陕西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对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部署。
  身处“万物皆数、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陕西如何乘“数”而行,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同频共振?6月17日至18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围绕“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突破发展”协商议政。聚焦数字经济突破发展,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深入探讨交流,踊跃建言献策。
  数字产业化:抢抓机遇聚链成群
  当前,陕西正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努力把数字经济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在“创新”,落点在“发展”。在省政协常委、万科西北区域事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郭继勋看来,陕西拥有大量高校、科研机构、新能源企业、军工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一定要依托显著的创新研发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
  他建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布局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关联度高的创新平台,定期举办数字经济成果发布会、博览会等,促进企业使用数字经济成果、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应用需求和科研成果“双向奔赴”。
  “数智赋能,标准先行。”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认为,发展数字经济,顶层设计要“统起来”,基础设施要“建起来”,人才队伍要“强起来”。应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分析数据,省政协常委、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张虹发现,我省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较小、投资占比偏低,以平台经济为主的数字要素驱动业和软件服务为主的数字产品服务业较为薄弱。她建议,持续强化政策协同,加大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建设力度,加快推动优质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长期支持力度。加强数字化产业链梯度培育,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对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精准支持,鼓励产业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助力行业跃迁
  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有力支撑。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政策引领、数字强基、项目支撑、示范带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西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先行区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首家启动5G规模化商用,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智能炼厂”,“5G+北斗远程控制系统”荣获首届全省北斗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面对数字化浪潮席卷下出现的新特征与新要求,省政协委员、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认为,我省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建立产业数字化工作专班或机构,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关键数字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水平。举办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义诊”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转型解决方案,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省政协委员、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建议,围绕先进制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持续深化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培育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场景、工厂和园区。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机装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系统互联互通、服务全省“三农”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围绕商贸服务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区、示范企业创建,打造商贸、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场景,培育壮大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
  数智赋能:便民惠民利民
  常委会会议期间,如何使数字经济成为优化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助推器”和“强引擎”,也是委员们关注较为集中的话题。
  当数字遇到治理,如何更好添“智”提“质”?省政协常委、铜川市副市长黄牛虎认为,应加快建设使用全省数据融合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中省数据回流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回流基层。研究出台《党政机关数据管理专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加快梳理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汇聚共享。推广数据信息采集“一张表”,整合删减基层信息化系统,推动基层数据减负。规范APP、小程序及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加强政务办公、政务服务、惠民服务三大板块功能整合贯通。
  借助智能项圈,实时监控牛的进食与发育;轻点手机屏幕,实时查看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利用定位软件,规划管理合作社土地……现如今,县域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要推进县域数字经济发展,与其向老百姓讲些高深的经济理论,不如通过让老百姓尝到数字化的‘甜头’,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省政协常委、省海联会副会长蓝国庆认为,要对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摸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开发,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融资形式、通信运营等方式,助推县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加强对农民队伍和县域企业家群体的数字化人才培训,以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助推我省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