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省政协“加快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 构建陕西科技创新体系”调研座谈会侧记
  □ 记者 闫智
  2022年底,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为紧抓发展机遇,进一步研究分析加快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构建陕西科技创新体系的措施办法,5月31日,围绕“加快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 构建陕西科技创新体系”议题,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召开调研座谈会,与会省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为建设西安“双中心”建言献策。
  会前,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联合西安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和相关厅局负责人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自西安获批建设‘双中心’城市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西安‘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在会上介绍西安“双中心”建设有关情况时说,按照“省负总责、西安市作为建设主体”的工作方式,目前已启动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类和重点产业发展类重点项目,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等创新举措,全面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
  “近年来,西安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保持35%以上增长,2023年总数分别超过1.25万家和1.5万家。”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凯介绍,为持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西安市加快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引导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功落地,并筹划建设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产业导向、逆向孵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冀峰说,从整体来看,西安“双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但仍存在科技金融不发达,“四链”融合机制需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待优化、区域协同创新存在有效衔接不足等问题。
  “加快构建陕西科技创新体系,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技术攻关项目。”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党委委员黄峰建议,要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支持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内外部跨企业跨区域联合研发,统筹科研项目、资源、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加速成果转化。要对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一定比例资金奖补,以市场化手段组建科创母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
  “要充分发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区域内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统筹,加快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航天六院综合规划部规划发展处处长刘涛建议,可通过省级专项基金或政策补助,长期支持2~3个产业创新项目,如以航空、航天动力技术为支撑,开展组合动力布局,探索临近空间开发。应建立多领域联合创新研究组织,推动跨领域创新协同,以新域新质的创新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增量打破军工集团之间的壁垒,开展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布局,牵引工程技术应用创新。
  一年多来,西安市组建了人才集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推广高层次人才“校招共用”及“三池一机制”模式,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816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总数达到1250人。
  “我省高校云集,人才资源丰富,但创新港部分企业受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人才引进仍存在一定困难。”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晁鹏翔建议,应建立创新港、大学城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尽快推进公共交通建设。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科学技术部部长杨燕京表示,目前,各单位汇聚了大量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人才,要强化人才交流与共享机制,通过实施人才交流共享策略,让每位人才都能在其擅长领域充分展现才华、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双中心”的人才“共用蓄水池”,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双中心”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我省将推进‘三项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落实先使用后付费、技术托管、先投后股等举措,探索‘全面赋权’等新机制。”冀峰建议,要建设西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挥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作用,加强军地需求对接,促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化。要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完善常态化线上线下路演机制,并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动技术交易合同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下一步,西安要健全‘双中心’实体化推进机制,加强市委科技委牵头抓总工作力量,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依托西城发集团、西安财金、西投控股等市属国有企业搭建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政府成为企业的‘创新合伙人’。”刘凯表示,要优化高水平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建立“人才+项目”“以赛引才”等评审机制,探索“谁用人、谁评价”人才评价方法和“校招共用”和“三池一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