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协同发力 按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快进键”
  □ 记者 殷博华
  手拿维修工具,现场演示操作,详细分析关键问题,分步实施技能操作……5月23日,在中车长江集团西安公司“王永智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中车长江集团西安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王永智正在为一线技术骨干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据了解,王永智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近年来先后为企业培养了上百名技术骨干,部分技工还获得了省劳模和省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为提升人才服务质效,近年来,省人社厅积极建立技能等级评价新体系,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全省400余名技能人才获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38.5万人。为进一步增加高技能人才储备,省人社厅近日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鼓励其开展技能人才“揭榜挂帅”培训,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每年培训、评价高级工以上国家级技能人才不少于1500人、省级不少于800人。
  “我省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省政协常委、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张永乐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平台建设不强、培养力度不够和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是导致我省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高技能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一名工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张永乐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聚焦我省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短板,连续多年提交提案,建言献策。
  张永乐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深入调研、举办技术比武和技能大赛等形式,了解高技能人才存量和人才储备情况,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量,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高技能骨干纳入培养序列,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发展给政策、给优惠,拓宽发展渠道,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加强培训平台建设是提升各类技术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充盈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关键。”全国技术能手、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信号钳工郑洛彬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应加大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培训平台机制,形成明确保障和激励措施的指导文件,并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培训平台给予经费支持,持续加强培训平台“软硬件”建设,鼓励广大技能人才扎根一线,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具有推广实效的创效项目。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人才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成为各行各业挖掘的重要资源。”全国劳动模范、西安市阎良区阎诚脆枣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杨梅表示,要把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相结合,加大对急需型、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人才“源头活水”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精准培养企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年,省人社厅将以《陕西省制造业24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为依据,围绕全省重点区域、行业及企业发展需求,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切实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
  省政协委员、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李向东建议,应建立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形成“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全过程人才培养链,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对接。同时,企业也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衔接和办学资源在企业内共建共享,为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