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应用新技术手段 提高粮食仓储设施能效
  □ 台盟陕西省委会
  陕西是全国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之一,也是储备大省,地方储备粮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管好用好政府储备责任重大。目前,全省标准仓容832万吨(其中完好仓容754万吨、占90.6%)、油管罐容64.7万吨,其中政府储备总仓容达到571万吨,完好仓容519万吨、占91%。总体看,我省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储粮层次丰富、保障有力。
  调研发现,部分地区政府储备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现有部分仓储设施与绿色化、智能化粮食仓储设施标准要求尚有差距,制约全省粮食储备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是符合国家新标准仓容不足。部分政府储备企业存在一定空仓容现象,该类空仓容大多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已不符合新的国家仓储设施建设标准要求,无法应对地方储粮需求,亟需大修和改造,对储粮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023年底,全省需大修仓容约为52万吨、占比近10%。部分县(区)仓房寿命超过30年。
  二是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全省储粮新技术应用尚有较大提高空间,比如,应用气调控温技术的低温准低温仓容仅56万吨、占政府储备总仓容不足11%,应用内环流控温技术仓容更少,仅为10万吨、占比不足2%。绿色储粮新技术应用不足,粮储机械设备落后,在粮食出入库作业时,扬尘严重,机器噪音较大,作业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
  三是粮库智能化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全省粮储信息化存在覆盖不完全、应用不充分、制度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等短板弱项,与实现全程在线穿透式监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个别地区在信息化应用上存在不愿用、不会用等问题,离国家要求的政策性粮食全面应用还有差距。
  为此建议:
  一、分级管理,按需加大资金投入。紧盯国家政策方向和基层实际需求,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将项目资金重点用于集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绿色仓储改造提升行动。按照粮库归属、分级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省级粮食储备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仓房气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重点支持现有条件较好的储备类仓房进行绿色仓储改造提升,完善绿色储粮功效,提高政府储备粮储存质量。
  二、因地制宜,精准适配新技术。按照国家划分标准,陕北榆林位于第二储粮生态区,关中、陕南处于第四生态区,根据国家仓储设施建设新标准,结合粮食入仓条件、储期温度和水分变化等规律,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收储企业打造集烘干、清杂、除尘、杀虫为一体的深度清理净粮中心,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有效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粮食损失。
  三、系统施策,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粮库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和资源,对照《国家监管信息化建设规范》,推动构建国家-省级-粮库三级架构的政府储备粮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快推进省级平台优化提升,健全完善平台数据归集、动态监测功能,实现实时监管、精确中转、数据共享。完善政府储备准入制度,将储备库是否具备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系统作为能否承担政府储备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