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石宇锋:“90后”新农人的兴农梦
石宇锋 受访者供图

  □ 实习记者 秦瑶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奋进的鼓舞。”4月30日,刚刚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石宇锋激动地说。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名“新农人”。
  石宇锋出生的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属于渭北平原地区,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石宇锋的外公、爷爷都是乡镇基层农技员,一辈子奔走在田间地头。他的父亲创办的农业企业更是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服务当地群众。受家庭的影响,石宇锋从小就对农业科技充满热爱。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奔向城市,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宇锋也背起行囊应征入伍去了新疆。
  “娃娃们都到城里干事业了,村里的地可咋办呀?”村里老辈人的担忧,拨动了石宇锋的心弦。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要靠谁?”石宇锋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他的内心不断掀起波澜。
  2012年,石宇锋退役返乡。看着脚下这片热土,他作出决定:要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以机械化的方式种地。
  返乡创业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那一年,这个20岁的青年加入父亲经营的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启自己的农民生涯。
  2014年,石宇锋承担了省植保总站航化作业设备推广任务。作为推广任务负责人,他先后前往深圳、山东、北京等地考察,并与多家农业科技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飞机在空中打药,我们在底下放试纸,然后进行大规模走访调查,了解不同航化器械的特点。”在反复试验、比较后,石宇锋最终选择了无人机。2015年,他组织创建了我省首支专业化无人机病虫害防治队,专门负责给农作物喷洒农药。
  石宇锋在工作中发现,受农村地区机械化水平滞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都有放弃耕作的想法,但他们对土地的情感却难以割舍。
  2016年,石宇锋创立了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入了适合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服务的先进设备,开创了“绿盛全程托管”模式,即集“整地—播种—植保—管理—收获”于一体的种、管、服、收全程化托管服务,为当地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200余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15台套,服务足迹更是遍及多个省份。
  “刚开始推广机械化农技可没那么容易。”作为当地第一批使用农业无人机的人,石宇锋每次去农田作业时都会成为田间地头的焦点,不少农户在感到好奇的同时,也对这种“高科技”抱有怀疑态度。
  2016年8月,渭南暴发玉米虫害。了解情况后,石宇锋团队迅速派出2架植保直升机和38架植保无人机,连续高强度飞行作业6900余架次,有效遏制了虫害蔓延。从那时起,石宇锋和他的无人机作业团队“一飞成名”,当地农户也接受了这种新的作业方式,寻求石宇锋团队进行植保作业的农户数量不断增长。
  受石宇锋的影响,当地很多年轻人开始对农业产生兴趣,选择加入他的团队,目前合作社里75%的人都是“90后”。
  “希望我所做的事情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热爱农业,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在我们新农人的肩上。”话一说完,石宇锋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