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守牢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铜川市政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铜川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8月,铜川市政协围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守牢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对口协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建言献策,为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存在问题
  (一)治本任务仍然繁重。随着市场的迅速变化,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技术手段的依赖和经济利益驱使的思维,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生产经营者法制理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特别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使得食品安全整治任重道远。
  (二)监管合力未有效形成。部分区(县)、乡镇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不到位,执法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监管“最后一公里”尚未有效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不够,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基础工作薄弱,监管力量、技术手段跟不上,食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较低。
  (三)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有29家,监管部门多,职能分散,执法单位在实际监管中职能边界不够清晰,容易出现交叉管理、缺位、错位、执法不严等问题。利用智能化打击手段重典治乱,依法惩处违法犯罪行为力度还不够。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执法人员在知识结构和执法能力上与食品安全监管要求还有差距。
  (四)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的高发环节。目前,食品种类、数量繁多,网络食品市场不断延伸,各类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人群激增,存在众多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部分重点企业、大中型重点食堂等生产经营企业未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五)社会共治未形成闭环。普法和科普宣传、依法公开行政监管和处罚的标准、依据、结果不到位,公众食品安全素养较低。社会监督、投诉举报等机制不健全,食品企业、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格局还未形成。
  对策建议
  (一)聚焦源头管控,在“产”的方面下功夫。一是注重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培育,强制食品企业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对各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持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者和从业者食品安全素养。二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生产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生产企业不予以市场准入。三是在推广二维码溯源等技术的同时,深入实施食品领域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行动,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评价体系,倒逼生产者主动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涵养源头活水。
  (二)紧盯关键环节,在“管”的方面铆足劲。一是突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加强风险监测,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开展风险解读,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科学解疑释惑。建立并实施原辅料、关键环节、检验检测、运输等风险控制体系,公开、透明地对食品的应用和安全性进行有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检疫、曝光、召回,预防控制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借鉴学习山西省孝义市推广“智慧食安”食品追溯系统经验,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支撑,从核心上解决食品的“身份证”和“来路明”问题,打造高效的食品追溯管理体系,有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三)抓住重点领域,在“治”的方面强举措。一是厘清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职责,建立数据共享与执法监督协调机制,有效进行权责与资源整合,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依法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将食品安全信用状况与准入、融资、信贷、征信等相衔接,及时向社会公布,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二是持续开展民生领域“昆仑”行动,加强校园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重拳整治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挑战法律权威、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发挥震慑作用。规范网络餐饮经营行为,全面落实开展经营活动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及通过自建网站进行交易的食品经营者的备案管理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职责,促进网络餐饮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培训和考核,依托现有资源加强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监管者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培训,确保有能力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合理行使裁量权,坚决杜绝检查执法不公的情况。
  (四)突出快速应对,在“防”的方面早谋划。要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包括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物质技术保障体系、问题困难应对体系、成绩责任量化指标评估体系等,定期检查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落实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在处置事故中采取措施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传播等,防止事故扩大。
  (五)秉承协同共管,在“合”的方面聚人心。一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二是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对食品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直接回应消费者咨询。鼓励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构建群防群治、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