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文旅“IP”时代,“网红”如何变“长红”?
  □ 记者 刘凡銆
  随着春晚“西安8分钟”的惊艳亮相,2024年开年以来,陕西迎来新春“开门红”——8天7次登上央视,重点文旅聚集区接待游客1617.09万人次,搜索热度一天之内环比上涨294%。
  如何将旅游热度延续下去?文旅“IP”时代,“网红”如何变“长红”?带着对文旅热的冷思考,省政协委员李刚、薛宏权、申大鹏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文旅发展
  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通过AR技术让“李白”重回长安与现场观众饮酒对诗;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项目《唐朝诡事录》,借助VR技术为游客打造国风沉浸式体验;冰火版《长恨歌》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让观众更好感受到实景演艺的魅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旅科技融合体验产品涌现,以年轻化、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省政协委员、陕西强星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认为,当下,科技进步无处不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改变了传统旅游消费模式,催生出文旅产业新业态,文旅行业只有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才能不断满足大众多样化的体验需求。
  如何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在李刚看来,要通过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为文旅产业的提质扩容、业态创新、加速发展提供指引,实现科技创新与中华文化的完美碰撞。
  李刚建议,通过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延伸文旅产业链、拓展文旅生态圈,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立足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力度,打造全场景、强互动的沉浸式虚拟空间,让文旅行业走向更高维度的发展。
   薛宏权:以“非遗+旅游”助力文旅升级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非遗与旅游有机结合,既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出力,又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好文旅融合升级之路,应进一步加深‘非遗+旅游’的融合程度。”省政协委员、渭南市华州区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宏权说。
  “当下,传统观光旅游难以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人们更期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满足乡愁情怀,沉浸式体验让旅途更为难忘。”薛宏权认为,非遗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催生了更多独具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供给,激活了非遗文化资源,推动了非遗项目创新。”薛宏权进一步解释说,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为景区增添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非遗传承增添了无限可能,通过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让非遗项目在群众的参与中更有生命力。
  薛宏权建议,突出“非遗即生活”文化理念,以产业化思路、创意化手段推动非遗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将更多时尚、科技、体育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开发中,形成一批陕西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研学产品和演艺作品,在文旅项目中着重突出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一步增强非遗文旅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申大鹏:以网络文学IP赋能文旅创新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极致还原影视剧中大唐开市场景,以唐风古韵“混搭”时尚潮流,让游客沉浸式做一回唐“潮”人;电视剧《人生之路》热播,榆林清涧的“人生”影视基地再现小说怀旧氛围,成为热门打卡地……近年来,影视IP的火热,打开了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
  “优质的IP是文旅发展的关键,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的IP源头,在推进文旅融合上有巨大潜能。”省政协委员、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申大鹏说,网络文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是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娱产业的源头活水,具有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为文旅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网络文学通过丰富而稳定的内容供给,在技术迭代下赋予文旅产业更多元的打开方式,为旅游场景带来丰富的文化资源。”申大鹏希望,在未来文旅产业发展中,有更多以网络文学为基底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通过贴近百姓生活和情感需求的文旅产品供给,圈粉“年轻一代”。
  如何更好地以网文IP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申大鹏认为,要构建数智文旅体系,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对陕西文化进行再创造,将网络文学IP中的各种文学形象进行视觉开发,借助文字、动漫、游戏等内容形态,以场景构建和故事还原等形式,为游客打造可听、可看、可感知的文化体验。